诗句

“明年不怕不逢春”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明年不怕不逢春”出自宋代蔡幼学的《好事近(送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íng nián bù pà bù féng chū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明年不怕不逢春”全诗

《好事近(送春)》

明年不怕不逢春

日日惜春残,春去更无明日。
拟把醉同春住,又醒来岑寂。
明年不怕不逢春,娇春怕无力。
待向灯前休睡,与留连今夕。


赏析


《好事近(送春)》是蔡幼学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人们对春天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意深沉而含蓄,通过诗人与春天的对话来表达对流逝时光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日日惜春残,
每天都珍惜春天的尾巴,
春去更无明日。
春天一去,再也没有明天。

拟把醉同春住,
愿与醉意相伴春天的离去,
又醒来岑寂。
却醒来面对的是寂寞的一片。

明年不怕不逢春,
明年不再害怕得不到春天,
娇春怕无力。
只是春天害怕自己力量不足。

待向灯前休睡,
只想在灯前不再入眠,
与留连今夕。
与春天往来于当下。

赏析:
《好事近(送春)》以简洁的语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流逝的感慨,并通过与春天的对话突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诗中的“日日惜春残,春去更无明日”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的珍惜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人渐渐意识到春天离去的无法挽回。

诗中的“拟把醉同春住,又醒来岑寂”通过与醉意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向往和对于寂寞孤独的思考。春天与醉意相伴,让人感受到生命活力的美好,但当诗人醒来时,却只有寂寞无人的现实。这种对春天的渴望和不能实现的遗憾,使诗词更加具有感染力。

最后两句“明年不怕不逢春,娇春怕无力。待向灯前休睡,与留连今夕。”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和对于当下的珍惜。诗人希望自己不再害怕明年失去春天,而是希望春天害怕力量不足。同时,诗人也希望能够在当下的灯前,与春天共度美好时光,不再辜负眼前的留连。

总体而言,《好事近(送春)》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描绘了人们对于春天流逝的思考和对于生命的珍惜感。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离去的惋惜和对于当下的珍重,以及对于未来的希冀,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明年不怕不逢春”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ǎo shì jìn sòng chūn
好事近(送春)

rì rì xī chūn cán, chūn qù gèng wú míng rì.
日日惜春残,春去更无明日。
nǐ bǎ zuì tóng chūn zhù, yòu xǐng lái cén jì.
拟把醉同春住,又醒来岑寂。
míng nián bù pà bù féng chūn, jiāo chūn pà wú lì.
明年不怕不逢春,娇春怕无力。
dài xiàng dēng qián xiū shuì, yǔ liú lián jīn xī.
待向灯前休睡,与留连今夕。

“明年不怕不逢春”平仄韵脚


拼音:míng nián bù pà bù féng chūn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作者简介


蔡幼学蔡幼学(1154-1217),寿64岁,字行之,瑞安新城人。1172年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卒谥文懿,病逝京都,归葬永嘉洋岙山。他是永嘉学派巨擘陈傅良的弟子,关系密切,学术观点相近,遂成为永嘉学派继承者。

作者介绍


蔡幼学的生平

  年青时曾从师陈傅良。两人是同乡,志趣相投,且都负文名。一时“声价喧踊,老旧莫敢齿列。”十八岁时,应礼部试,考取第一名。后几次选拔,文皆过于师。

  一回孝宗亲自策士,拟将幼学列为首选。廷对时,这位初生之犊却说,“陛下资虽聪明而所存未大,志虽高远而所趋未正,治虽精勤而大原不立。即位之始,冀太平旦暮至。奈何今十年,风俗日坏,将难扶持;纪纲日乱,将难整齐;人心益摇,将难收拾;吏慢兵骄,财匮民困,将难正救。”孝宗看罢四个“将难”对策,心中不悦,宰相虞允文尤恶之。幼学遂而下第,遣为广德军教授。

  过了几年,当时执政荐他入朝,孝宗也答应,问“年几何矣?何以名幼学?”参政施师点答,“孟子云,‘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故幼学其名,行之其字”。孝宗伫思良久慨然道,“今壮矣,可行之已。”即授予敕令所删定官。幼学入朝,适温州大水,为解百姓之困,上疏请求赈济,朝廷从之。

  光宗立,以太学录召,改授武学博士。逾年升秘书省正字兼实录院检讨官。又过数年,宁宗即位,幼学得器重拟要进擢。时宰相韩侂胄用事,为排除异己,施行“伪学”之禁。蔡幼学与朱熹、陈博良、叶适等五十九人,尽入“伪学”查禁之列,“并令省部籍记姓名,与闲慢差遣。”幼学见京中朋类将散,自己也被罗织,便力求外补。遂而特除提举福建常平,外放至福建。当时朱熹居建阳,幼学每事咨访,又被御史刘德秀劾罢,任闲职凡八年。

  嘉泰二年,“伪学”之禁渐弛,幼学起如黄州。旋又召为吏部侍郎,再迁国子司业、宗正少卿,皆权中书舍人。中书舍人为六房(吏、户、礼、兵、刑、工)承办文书和起草诏令官员,位较重。侂胄诛后,余党尚塞正路,幼学次第弹劾,窜黜尤众,号称职。嘉定间,幼学除龙图阁待制、知泉州,旋又进福建路安抚使。在任关切民瘼,敢为民请命。当时提举司命令百姓以田高下藏新会子,若不如令,便要抄没其资产。新会子是纸币,因滥发而价值大跌,同时又不能作交纳赋税用。幼学愤然,“罔民而可,吾忍之乎!惟有去而已”。要求罢去这坑民之苛令。

蔡幼学的诗词特点

  清代苏广蘅塘退士孙洙选编的《唐诗三百首》里没有一首瑞安人的诗,但是,晚清大词家朱孝臧(祖谋)编的《宋词三百首》里却有温州瑞安人的作品,它便是蔡幼学的《好事近·送春》。这也是该书中惟一入选的瑞安籍作者的词。

  蔡幼学不但是永嘉学派的重要人物和南宋时力主抗金的爱国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学家,但为其在学术上和政治上的光辉业绩所掩盖,他在《宋史》中被编入《列传·儒林》之目。因此,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虽然他的散文、诗、词都写得很好,很有自己特色,但保存下来的文学作品却非常少。他的《育德堂集》、《西坦集》早就失传。现在我们能读到的只有五言的古体和律诗6首,及被朱孝臧编入《宋词三百首》里的《好事近》词一首。

  从这些被保留下来的7首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蔡幼学的诗风朴实,平易近人,不刻意雕琢,无艳丽虚浮之辞。他虽与“永嘉四灵”处于同一个时代(十一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又生活在温州地区,但诗风与“四灵”迥异,而又与“江西诗派”不同。他写诗不猎奇,不立异,不用典故,不发议论。现存的6首诗和1首词都是用白描手法,平易的语言,记述眼前之情之景,能于细微处写出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善良和纯真。孙锵鸣在他的《东嘉诗话》中说“蔡幼学之诗‘冲和粹雅’,置之《止斋集》中,亦不能辨。”的确,笔者也觉得他的诗风受其业师陈傅良影响很大。

  其次也可以发现蔡幼学诗词的思想内容是健康向上的,处处体现出儒家面对现实的入世观念。正如叶适在《蔡幼学墓志》中所写的:“公幼以文显,无浮巧轻艳之作。既长,益多阐教化、养性情,花卉之炫丽,风露之凄爽不道也。”其诗在写景中常闪耀着哲理光辉,抒情中不忘勉励之语。譬如他的《早至湖心小园》的这首五言古诗:“凉月在木末,我行出林坰。林坰何所事,爱此朝气清。池荇浥风露,洒洒醉梦醒。来禽俯清泚,相照脸色赬。悠然到瓜田,钩蔓亦轩腾。万物咸得宜,吾生亦何营。”本来是记游写景之作,但经过他的笔触,却使人们看到的万物都呈现了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引人奋进的色彩。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