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来最苦离情毒”出自宋代程垓的《醉落魄(别少城,舟宿黄龙)》,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ǎo lái zuì kǔ lí qíng dú,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早来最苦离情毒”全诗:风催雨促。
今番不似前欢足。
早来最苦离情毒。
唱我新词,掩著面儿哭。
临行只怕人行远,殷勤更写多情曲。
相逢已是腰如束。
从此知他,还减几分玉。
《醉落魄(别少城,舟宿黄龙)》是宋代程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催雨促。
今番不似前欢足。
早来最苦离情毒。
唱我新词,掩著面儿哭。
临行只怕人行远,殷勤更写多情曲。
相逢已是腰如束。
从此知他,还减几分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心情。他感受到风的催促,雨的催迫,与以往的欢乐不同,现在的离别让他心中的喜悦不再充实。他感到早早地来到这里是最痛苦的,因为离别的情感是毒害人心的。他唱着他的新词,同时用面纱掩饰自己的哭泣。在即将离开之际,他担心对方会走得很远,而他会更加殷勤地写出更多多情的曲子。相逢时他的心已经被束缚住了。从此他明白了对方的真实,也减少了几分珍贵的情感。
赏析:
《醉落魄(别少城,舟宿黄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痛的诗词,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他在离别时的苦楚和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动荡和痛苦。
诗中的风催雨促,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紧迫感,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推移和不可逆转的命运。诗人用“今番不似前欢足”来对比以往的欢乐和此刻的离别之痛,表达了他内心的失落和不满。他感到早来是最苦的,说明他对离别的痛苦早有预感。唱新词,掩面而泣,表达了他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诗词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方离去后的担心和自己更加深情的写作。他担心对方会走得很远,同时表示自己会更加殷勤地创作出更多多情的曲子,以表达他对对方的思念。最后两句“相逢已是腰如束,从此知他,还减几分玉”,表达了诗人对对方真实性格的认识,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对方珍贵情感的减少。
整首诗词通过对离别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深沉的离愁别绪,展示了程垓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这首诗词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使读者能够体味到离别时的无奈和心痛,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离别主题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zuì luò tuò bié shǎo chéng, zhōu sù huáng lóng
醉落魄(别少城,舟宿黄龙)
fēng cuī yǔ cù.
风催雨促。
jīn fān bù shì qián huān zú.
今番不似前欢足。
zǎo lái zuì kǔ lí qíng dú.
早来最苦离情毒。
chàng wǒ xīn cí, yǎn zhe miàn r kū.
唱我新词,掩著面儿哭。
lín xíng zhǐ pà rén xíng yuǎn, yīn qín gèng xiě duō qíng qū.
临行只怕人行远,殷勤更写多情曲。
xiāng féng yǐ shì yāo rú shù.
相逢已是腰如束。
cóng cǐ zhī tā, hái jiǎn jǐ fēn yù.
从此知他,还减几分玉。
拼音:zǎo lái zuì kǔ lí qíng dú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南宋词人。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
孝宗淳熙间曾游临安。光宗时尚未仕宦。有《书舟词》。存词150余首。杨慎《词品》称程垓为"东坡之中表也"。但程垓成年时,东坡卒已久,其误甚明。毛晋《书舟词跋》及《四库全书总目》亦沿杨慎之误。近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考辨甚详。
程垓词今存157首。其词作反映生活面较窄,多写羁旅行役、离愁别绪,情意凄婉。如〔满庭芳〕"问故乡何日,重见吾庐";〔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不过他的长调很工丽潇洒,如〔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在临安所写的〔凤栖梧〕"蜀客望乡归不去","忧国丹心曾独许",表现了作者的忧国之情与乡思,语浅情深。其词风深受柳永词的影响,所以冯煦《蒿庵论词》称其词"凄婉绵丽,与草窗(周密)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程垓的词在风格情调上,都与柳永词有近似的地方,所以有人将他的词看作是柳词的余绪(薛砺若《宋词通论》)。但柳词虽有“森秀幽畅”的长处,也有“俚艳近俗”的短处。程垓词却能扬其长而避其短,潇洒脱俗,挚婉蕴藉,深为后人所称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