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不来人”出自唐代齐己的《怀终南僧》,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qù bù lái ré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一去不来人”全诗:扰扰一京尘,何门是了因。
万重千叠嶂,一去不来人。
鸟道春残雪,萝龛昼定身。
寥寥石窗外,天籁动衣巾。
怀终南僧
扰扰一京尘,
何门是了因。
万重千叠嶂,
一去不来人。
鸟道春残雪,
萝龛昼定身。
寥寥石窗外,
天籁动衣巾。
中文译文:
心中想念终南山上的僧侣,
忧虑不安地在京城尘嚣中游荡。
为何不能得到他们的指点教诲,
我将一去不再回来。
终南山峻峭的山峰堆叠如千重万重,
我将离开之后,不再有人会到来。
雪还在山道上残留着,而春意已经发了,
在禅室中定住身躯。
我呆望着遥远的石窗外,
天籁之音如鸣衣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齐己对终南山僧侣的思念之情。他身处京城的喧嚣中,忧虑不安地游荡在一片尘嚣之中,思念终南山上的僧侣,想要得到他们的教诲和指点,但因为某种原因,他无法得到他们的知识和智慧。他在诗中表达出了一种离别伤感的情怀,将自己离开之后再也没有人会去终南山上,再也没有人会到来。虽然他无法亲自到达终南山,但他能感受到山道上残留的春雪和春意草长莺飞的景象,他的心灵得到了一种安宁和宁静,仿佛在禅室中静心。最后,他呆望着窗外,听到了遥远的天籁之音,这音乐之美如同声声鸣衣巾,将他的内心感动和激动的情感展现出来。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念之情。诗中描述了作者在京城中的烦忧和离愁,以及他对终南山僧侣的向往和思念。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交织,诗人营造出一种凄凉和宁静的氛围。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尘嚣和安宁、离愁和思念进行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突和细腻。
整首诗蕴含着对山水和生命的思索,在景物的描绘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悲凉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终南山的渴望和思念,表达了对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尘嚣的向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心灵的共鸣,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感受。这首诗具有浓烈的思想性和哲理性,不仅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也抒发了对人生和境界的倾诉和探索。
huái zhōng nán sēng
怀终南僧
rǎo rǎo yī jīng chén, hé mén shì le yīn.
扰扰一京尘,何门是了因。
wàn zhòng qiān dié zhàng, yī qù bù lái rén.
万重千叠嶂,一去不来人。
niǎo dào chūn cán xuě, luó kān zhòu dìng shēn.
鸟道春残雪,萝龛昼定身。
liáo liáo shí chuāng wài, tiān lài dòng yī jīn.
寥寥石窗外,天籁动衣巾。
拼音:yī qù bù lái rén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