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隘区中世”出自宋代李廌的《贺兰先生诗同陈恬叔易和节度使王汉忠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á ài qū zhōng shì,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狭隘区中世”全诗:狭隘区中世,殷勤招隐篇。
应居小有洞,几见大椿年。
庵废云埋谷,琴亡声在泉。
至言曾悟主,持此合升天。
《贺兰先生诗同陈恬叔易和节度使王汉忠韵》是宋代李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狭隘的区域中,我殷勤地招呼隐士,写下这篇诗作。应该住在一个小而有洞的地方,偶尔眺望大树的岁月。庵堂废弃,云彩掩埋了山谷,琴声消失在泉水中。至高的真言曾经领悟了主宰,我将持着这首诗合着升天。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李廌追求清静隐逸的心境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表达了他希望能够在狭隘的区域中找到一个小洞穴居住,远离尘嚣,与大自然相伴。他感叹庵堂的废弃,表示自然的荒凉和岁月的更替,同时表达了对琴声的怀念。最后,他提到自己曾经领悟了至高的真理,将这首诗词带着升入天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李廌对隐逸生活和自然的向往之情。他通过对小洞穴和大树的对比,展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偏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狭隘的现实生活的不满。庵堂废弃和琴声消失的描写,以及对至高真言的提及,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词意境高远,抒发了诗人追求超越尘世的心灵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秩序的敬畏与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将诗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思考融为一体,既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抒发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深邃思考,展现了李廌独特的诗性和哲学意蕴。
hè lán xiān shēng shī tóng chén tián shū yì hé jié dù shǐ wáng hàn zhōng yùn
贺兰先生诗同陈恬叔易和节度使王汉忠韵
xiá ài qū zhōng shì, yīn qín zhāo yǐn piān.
狭隘区中世,殷勤招隐篇。
yīng jū xiǎo yǒu dòng, jǐ jiàn dà chūn nián.
应居小有洞,几见大椿年。
ān fèi yún mái gǔ, qín wáng shēng zài quán.
庵废云埋谷,琴亡声在泉。
zhì yán céng wù zhǔ, chí cǐ hé shēng tiān.
至言曾悟主,持此合升天。
拼音:xiá ài qū zhōng shì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八霁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答赵士舞德茂宣义论宏词书》是重要的文学批评作品。《师友谈记》1卷,记载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关于治学为文的言论。为研究宋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赵令畤(德麟)元符元年(一o九八)官襄阳。行槖中诸画,廌皆为评品之曰《德隅斋画品》。赵序有"鉴裁明当,语胜理诣,翰墨娟秀"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其"妙中理解"。卒年五十一。《四部总录艺术编》诗歌以七古和七绝为佳。内容多写山水和羁旅,亦有赠答、题画等作品。风格雄健奇丽。著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今本8卷是从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辑出。《师友谈记》有《丛书集成》本。《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