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山深梅已花”出自宋代阳枋的《避地云山全父弟诗寄梅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uǐ lěng shān shēn méi yǐ huā,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水冷山深梅已花”全诗:入秋烽火无虚日,问谷寻岩陪隐逸。
水冷山深梅已花,忙中不觉年华易。
《避地云山全父弟诗寄梅花》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阳枋。下面是我为你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入秋烽火无虚日,
问谷寻岩陪隐逸。
水冷山深梅已花,
忙中不觉年华易。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光阴流转的感慨。诗人在入秋的时候,烽火仍然燃烧,没有停歇的迹象。他追问山谷,寻找山岩,希望能陪伴隐士过上宁静的生活。虽然水已经冷了,山也变得深邃,但梅花已经盛开,给人带来一丝希望。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光阴的流逝,直到岁月已过。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烽火、山水和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烽火象征着战乱和纷争,而作者渴望远离这种繁忙和混乱的生活,寻找山谷和山岩,与隐士一同隐逸。梅花是秋季的花朵,它在寒冷的山谷中绽放,给人以希望和慰藉。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凸显了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光阴易逝的感慨。忙碌的生活使人们往往忽略了时间的流逝,直到岁月已过,才意识到光阴易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安宁与静谧的渴望,呼唤人们应该珍惜时间,追求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了深刻的意境。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bì dì yún shān quán fù dì shī jì méi huā
避地云山全父弟诗寄梅花
rù qiū fēng huǒ wú xū rì, wèn gǔ xún yán péi yǐn yì.
入秋烽火无虚日,问谷寻岩陪隐逸。
shuǐ lěng shān shēn méi yǐ huā, máng zhōng bù jué nián huá yì.
水冷山深梅已花,忙中不觉年华易。
拼音:shuǐ lěng shān shēn méi yǐ huā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六麻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