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除宵又及辰”出自宋代阳枋的《癸守岁职儿桃源黄溪村居》,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ū zhǐ chú xiāo yòu jí ché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屈指除宵又及辰”全诗:贪看子舍筑溪滨,屈指除宵又及辰。
七八再逢新甲子,十三重记旧庚申。
一杯春酒红衰脸,四世斑衣悦老身。
爆竹声听桃洞晓,举家疑是避秦人。
《癸守岁职儿桃源黄溪村居》是宋代阳枋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居住在桃源黄溪村的守岁之夜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守岁之夜,我贪看着子舍筑在溪边,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一晚又一天。七八年又逢上新的甲子年,我记起了十三次旧庚申年。一杯春酒使我的脸红了,但四世的斑衣却令我欣慰。爆竹声从桃洞传来,一家人都以为是避开秦人而来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守岁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桃源黄溪村居的景物和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和历史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子舍屹立在溪边,展示了自然环境与人文建筑的交融,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诗中提到的新甲子和旧庚申是中国农历纪年中的两个重要节点。新甲子代表一个新的周期的开始,而旧庚申则是指一段时光的回忆。通过提及这些年份,诗人把自己的生活扎根于历史之中,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思考和对历史记忆的珍视。
诗中的春酒和斑衣是寓意丰富的象征。春酒象征着欢庆和喜悦,而红衰脸则折射出诗人年事已高。四世的斑衣则代表了家族的传承和延续,使诗人感到满足和欣慰。这些象征物使诗词更具生动性,并增添了情感色彩。
最后,诗中出现的桃洞和秦人则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历史意味。桃洞的出现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仙境,而秦人的提及则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历史意象交织,诗人在其中表达了对家园和历史的眷恋和思考。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绘和历史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岁月流转和历史记忆的情感和思考。它使读者感受到了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厚重,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guǐ shǒu suì zhí ér táo yuán huáng xī cūn jū
癸守岁职儿桃源黄溪村居
tān kàn zi shě zhù xī bīn, qū zhǐ chú xiāo yòu jí chén.
贪看子舍筑溪滨,屈指除宵又及辰。
qī bā zài féng xīn jiǎ zǐ, shí sān chóng jì jiù gēng shēn.
七八再逢新甲子,十三重记旧庚申。
yī bēi chūn jiǔ hóng shuāi liǎn, sì shì bān yī yuè lǎo shēn.
一杯春酒红衰脸,四世斑衣悦老身。
bào zhú shēng tīng táo dòng xiǎo, jǔ jiā yí shì bì qín rén.
爆竹声听桃洞晓,举家疑是避秦人。
拼音:qū zhǐ chú xiāo yòu jí chén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