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使箪瓢独屡空”出自宋代赵蕃的《别范建康》,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ěn shǐ dān piáo dú lǚ kō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忍使箪瓢独屡空”全诗:早日学诗才得穷,人穷乃复愧诗工。
如公久已独步外,顾我何堪猥诵中。
岁晚人家方墐户,地长客子尚飘蓬。
如闻深讲救荒政,忍使箪瓢独屡空。
《别范建康》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范建康离去的离愁别绪,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在贫困困境中学习诗才的渴望和对自身才华的自省。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早日学诗才得穷,
人穷乃复愧诗工。
如公久已独步外,
顾我何堪猥诵中。
岁晚人家方墐户,
地长客子尚飘蓬。
如闻深讲救荒政,
忍使箪瓢独屡空。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别离之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分别的内心感受。首句“早日学诗才得穷”,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早日学好诗才,尽快达到穷尽的境地。这里的“穷”不仅指才华的极致,也暗示作者的贫困处境。
接着,诗词中出现了“人穷乃复愧诗工”,作者在贫困中反思自己的诗才,并感到自愧不如范建康。范建康被描绘为在诗词领域中已经独步于外,而作者则自谦地表示自己无法与之相比:“顾我何堪猥诵中”。
下半部分描绘了岁月流转,人们的生活和命运的变迁。诗词中的“岁晚人家方墐户,地长客子尚飘蓬”,描述了时光流转,人们的家园已经荒凉,而作为客人的作者仍然漂泊流离。这种对时间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描绘,与作者自身的贫困境遇形成了对比和呼应。
最后两句“如闻深讲救荒政,忍使箪瓢独屡空”,表达了作者对于政府的改革举措的期望,希望能够听到关于扶贫救灾的深刻政策,并且希望这样的政策能够帮助那些生活困顿的人们。而“箪瓢独屡空”则暗示着作者自己在贫困中生活艰难,未能从政策中获得实质性的帮助。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别离之情为线索,通过对自身才华、贫困境遇以及社会状况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对改善人们生活状况的期望。
bié fàn jiàn kāng
别范建康
zǎo rì xué shī cái dé qióng, rén qióng nǎi fù kuì shī gōng.
早日学诗才得穷,人穷乃复愧诗工。
rú gōng jiǔ yǐ dú bù wài, gù wǒ hé kān wěi sòng zhōng.
如公久已独步外,顾我何堪猥诵中。
suì wǎn rén jiā fāng jìn hù, dì zhǎng kè zi shàng piāo péng.
岁晚人家方墐户,地长客子尚飘蓬。
rú wén shēn jiǎng jiù huāng zhèng, rěn shǐ dān piáo dú lǚ kōng.
如闻深讲救荒政,忍使箪瓢独屡空。
拼音:rěn shǐ dān piáo dú lǚ kōng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去声一送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