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心玉面出蚕丛”出自宋代葛立方的《试院和陈蕃仲酴醿两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āng xīn yù miàn chū cán có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芳心玉面出蚕丛”全诗:芳心玉面出蚕丛,骨醉先生酒盏中。
白发病翁新止酒,枕囊犹凯梦魂通。
《试院和陈蕃仲酴醿两绝》是宋代葛立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芳心玉面出蚕丛,
骨醉先生酒盏中。
白发病翁新止酒,
枕囊犹凯梦魂通。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白发苍苍、身患疾病的老人,他戒酒之后依然无法摆脱梦魂的纠缠。诗中还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容颜如玉,出现在蚕丛之间。通过这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老病死、欲望与虚幻世界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极富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情景,通过对比展现了生命与欲望的无常和虚幻。首句“芳心玉面出蚕丛”,通过运用“芳心”、“玉面”和“蚕丛”等意象,生动地描写了美丽的女子从蚕丛中走出的场景。这里,女子的美丽和纯洁与蚕丛的柔软和纯白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清新绝美的画面。
接着,诗人转而描写“骨醉先生酒盏中”,表现了一个病态的老人,他沉溺于酒中,醉骨已经成为他的生活一部分。这里的“骨醉”用以形容老人沉迷于酒的状态,意味着他已经无法自拔。通过对这两个形象的对比,诗人展示了欲望和现实的冲突,人们在追求欲望的同时也可能忽略了生活的本真。
第三、四句描写了白发病翁戒酒之后,仍然无法摆脱梦魂的纠缠。白发、病翁和新止酒形成了一个对比,表达了老人戒酒后的努力和挣扎,但他的梦魂依然困扰着他,使他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这里的“枕囊犹凯梦魂通”意味着即使他在枕头上,也无法摆脱梦境的束缚。
整首诗词通过对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欲望的无常。人们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生活的真谛,让自己陷入虚幻和困扰之中。这种对比和反思使得这首诗词富有哲理和深远的意义。
shì yuàn hé chén fān zhòng tú mí liǎng jué
试院和陈蕃仲酴醿两绝
fāng xīn yù miàn chū cán cóng, gǔ zuì xiān shēng jiǔ zhǎn zhōng.
芳心玉面出蚕丛,骨醉先生酒盏中。
bái fà bìng wēng xīn zhǐ jiǔ, zhěn náng yóu kǎi mèng hún tōng.
白发病翁新止酒,枕囊犹凯梦魂通。
拼音:fāng xīn yù miàn chū cán cóng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其父葛胜仲也是填词名家,父子齐名于世。葛立方于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曾任正字、校书郎及考功员外郎等职。后因忤秦桧而得罪,罢吏部侍郎,出知袁州、宣州。二十六年归休于吴兴汛金溪上。隆兴二年卒。宋史》附《葛宫传》。事迹另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清人缪荃孙撰有《葛立方传》刊于《归愚集》卷末。
葛立方“博极群书,以文章名一世”(沈洵《韵语阳秋序》)。曾自题草庐:"归愚识夷涂,游宦泯捷径。"所以名其集为《归愚集》。著述除现存《归愚集》、《韵语阳秋》外,还有失传的《西畴笔耕》、《万舆别志》等书。《韵语阳秋》20卷,又名《葛立方诗话》,主要是评论自汉魏至宋代诸家诗歌创作意旨之是非。《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未免舛误","然大旨持论严正,其精确之处,亦未可尽没也"。葛立方词现存40首,多是写景咏物和赠答之作,较少伤时感乱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词说:"多平实铺叙,少清新宛转之思,然大致不失宋人规格。"他写有数首咏梅词,赞美梅花的"傲霜凌雪"、"高标孤韵",都比较清丽。其〔卜算子〕《席间再作》中共用了18个叠字,新颖、巧妙,很受人们的赞赏,周密称许为"妙手无痕"(《词林纪事》卷九引《梦窗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