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到此相思倍黯然”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到此相思倍黯然”出自宋代叶绍翁的《送冯济川归蜀》,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o cǐ xiāng sī bèi àn rá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到此相思倍黯然”全诗

《送冯济川归蜀》

到此相思倍黯然

勇唤东吴万里船,皂囊来奏九重天。
一官岂为苏洵冗,诸老宁容贾谊先。
满载月归应有命,便耕云去岂无田。
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


赏析


《送冯济川归蜀》是宋代文学家叶绍翁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勇唤东吴万里船,
皂囊来奏九重天。
一官岂为苏洵冗,
诸老宁容贾谊先。
满载月归应有命,
便耕云去岂无田。
竹枝歌罢篷窗掩,
到此相思倍黯然。

诗意:
这首诗词是送别冯济川归蜀的作品。诗人以饱满的豪情,勇敢地呼唤东吴的万里船,比喻他的朋友冯济川的归程。冯济川被比作皂囊,表示他将用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去奏响九重天(指高官显贵的地位)。诗人认为,冯济川并非像苏洵那样冗长无聊地担任官职,而是更像贾谊那样的老智者。他乘载着满月一起回到了故乡,这是命中注定的归程,他会离开高官显贵的环境而去务农。诗人在这个情景下,依依不舍地闭上篷窗,竹枝歌声也停止了,此刻的心情倍感相思之苦,黯然神伤。

赏析:
这首诗词以豪放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好友冯济川归蜀的送别之情。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通过唤起东吴万里船和皂囊这样的形象,表达了对冯济川事业发达的祝愿。诗人以对比的手法,将冯济川与苏洵和贾谊进行了对比,赞扬了他的才智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别离时的思念之情,通过竹枝歌声的停止和篷窗的关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相思之苦。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凝练地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送别之情以及对他未来的祝福。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对比,诗人展现了对冯济川才华和人品的赞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读者对离别的苦痛和相思之情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到此相思倍黯然”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féng jì chuān guī shǔ
送冯济川归蜀

yǒng huàn dōng wú wàn lǐ chuán, zào náng lái zòu jiǔ zhòng tiān.
勇唤东吴万里船,皂囊来奏九重天。
yī guān qǐ wèi sū xún rǒng, zhū lǎo níng róng jiǎ yì xiān.
一官岂为苏洵冗,诸老宁容贾谊先。
mǎn zài yuè guī yīng yǒu mìng, biàn gēng yún qù qǐ wú tián.
满载月归应有命,便耕云去岂无田。
zhú zhī gē bà péng chuāng yǎn, dào cǐ xiāng sī bèi àn rán.
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

“到此相思倍黯然”平仄韵脚


拼音:dào cǐ xiāng sī bèi àn rá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作者简介


叶绍翁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作者介绍


叶绍翁的介绍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祖籍浦城。原姓李,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另外,周密《齐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揄之能事。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