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谁不秉陶钧”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谁不秉陶钧”出自唐代郑谷的《故少师从翁隐岩别墅乱后榛芜感旧怆怀遂有追纪》,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í bù bǐng táo jū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谁不秉陶钧”全诗

《故少师从翁隐岩别墅乱后榛芜感旧怆怀遂有追纪》

谁不秉陶钧

风骚为主人,凡俗仰清尘。
密行称闺阃,明诚动搢绅。
周旋居显重,内外掌丝纶。
妙主蓬壶籍,忠为社稷臣。
大仪墙仞峻,东辖纪纲新。
闻善常开口,推公岂为身。
立朝鸣珮重,归宅典衣贫。
半醉看花晚,中餐煮菜春。
晴台随鹿上,幽墅结僧邻。
理论知清越,生徒得李频。
药香沾笔砚,竹色染衣巾。
寄鹤眠云叟,骑驴入室宾。
近将姚监比,僻与段卿亲。
叶积池边路,茶迟雪后薪。
所难留著述,谁不秉陶钧
丧乱时多变,追思事已陈。
浮华重发作,雅正甚湮沦。
宗从今何在,依栖素有因。
七松无影响,双泪益悲辛。
犹喜于门秀,年来屈复伸。


赏析


风骚是主人,一般的人抬头清尘。
秘密行称闺阁中,第二是动官绅。
周旋在显赫,内外掌管丝纶。
妙主蓬壶登记,忠诚是社稷之臣。
大仪墙高些,东管辖治理新。
听到善常开口,推你怎么为自己。
立朝鸣玉佩重,回到家衣服贫穷。
半醉看花晚,中晚餐煮菜春。
晴台随鹿上,在别墅结僧邻。
理论知道清越,学生得到李频。
药香沾笔砚,竹色染衣巾。
寄鹤眠云叟,骑着驴走进屋里宾。
将近姚监等,偏僻和段你父母。
叶积累池边路,茶晚雪皇后柴。
所难留著述,谁不掌握陶冶。
丧乱时多变化,回想事情已经陈述。
浮华重发作,雅很埋没沦落。
宗从现在在哪里,依栖一向有因。
七松无影响,眼泪更加悲辛。
还是喜欢在家秀,近年来又伸屈。

“谁不秉陶钧”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ù shǎo shī cóng wēng yǐn yán bié shù luàn hòu zhēn wú gǎn jiù chuàng huái suì yǒu zhuī jì
故少师从翁隐岩别墅乱后榛芜感旧怆怀遂有追纪

fēng sāo wéi zhǔ rén, fán sú yǎng qīng chén.
风骚为主人,凡俗仰清尘。
mì xíng chēng guī kǔn, míng chéng dòng jìn shēn.
密行称闺阃,明诚动搢绅。
zhōu xuán jū xiǎn zhòng, nèi wài zhǎng sī lún.
周旋居显重,内外掌丝纶。
miào zhǔ péng hú jí, zhōng wèi shè jì chén.
妙主蓬壶籍,忠为社稷臣。
dà yí qiáng rèn jùn, dōng xiá jì gāng xīn.
大仪墙仞峻,东辖纪纲新。
wén shàn cháng kāi kǒu, tuī gōng qǐ wèi shēn.
闻善常开口,推公岂为身。
lì cháo míng pèi zhòng, guī zhái diǎn yī pín.
立朝鸣珮重,归宅典衣贫。
bàn zuì kàn huā wǎn, zhōng cān zhǔ cài chūn.
半醉看花晚,中餐煮菜春。
qíng tái suí lù shàng, yōu shù jié sēng lín.
晴台随鹿上,幽墅结僧邻。
lǐ lùn zhī qīng yuè, shēng tú dé lǐ pín.
理论知清越,生徒得李频。
yào xiāng zhān bǐ yàn, zhú sè rǎn yī jīn.
药香沾笔砚,竹色染衣巾。
jì hè mián yún sǒu, qí lǘ rù shì bīn.
寄鹤眠云叟,骑驴入室宾。
jìn jiāng yáo jiān bǐ, pì yǔ duàn qīng qīn.
近将姚监比,僻与段卿亲。
yè jī chí biān lù, chá chí xuě hòu xīn.
叶积池边路,茶迟雪后薪。
suǒ nán liú zhù shù, shuí bù bǐng táo jūn.
所难留著述,谁不秉陶钧。
sāng luàn shí duō biàn, zhuī sī shì yǐ chén.
丧乱时多变,追思事已陈。
fú huá zhòng fā zuò, yǎ zhèng shén yān lún.
浮华重发作,雅正甚湮沦。
zōng cóng jīn hé zài, yī qī sù yǒu yīn.
宗从今何在,依栖素有因。
qī sōng wú yǐng xiǎng, shuāng lèi yì bēi xīn.
七松无影响,双泪益悲辛。
yóu xǐ yú mén xiù, nián lái qū fù shēn.
犹喜于门秀,年来屈复伸。

“谁不秉陶钧”平仄韵脚


拼音:shuí bù bǐng táo jūn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作者简介


郑谷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作者介绍


郑谷的人物背景

  唐僖宗郑谷(公元849--911年),字守愚,江西袁州(今宜春)人。其父郑史,其兄郑启,均为唐代诗人。

  受父兄熏陶,郑谷七岁便能诗,“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见而奇之,拊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

  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郑谷考中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郑谷写的一首《鹧鸪》诗声名远播,因而又有“郑鹧鸪”之称。郑谷与许棠、张乔、任涛等九位同辈人经常唱和往还,诗名颇盛,被誉为“芳林十哲”。

  唐乾宁年间,郑谷“独守义命之戒,而不牵于名利之域”,毅然归隐故乡的仰山,过着“好句未停无暇日,旧山归老有东林”的隐居生活。

郑谷的历史价值

  宜春故乡的人们对这位晚唐著名诗人一向非常尊崇,曾将郑谷与袁京(东汉时期出为蜀郡太守,为避兄难隐居袁州)、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曾被贬至袁州任剌史)、李德裕(唐代宰相李吉甫之子,曾被贬至袁州任长史,后亦当上了唐代宰相)、卢肇(原属宜春,后归分宜,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文科状元)、易重(唐代文科状元)排在一起,称作“袁州六先生”。

  在宋人祖无择建造的“韩文公(愈)祠”中,曾将郑谷的象画在东墙上,以供后人观瞻。在旧时代,宜春城南曾有一条街道名曰“鹧鸪路”,就是纪念“郑鹧鸪”的。近年来,宜春市大力开发修建人文景观。

  在2004年建成的袁山公园内,又以“郑鹧鸪”之名建起了一个“鹧鸪亭”。游客至此,大凡“一卷云台刚读罢”的人们,都会“耳边疑听鹧鸪声”了罢?

郑谷的介绍

  郑谷7岁能诗,“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父史,开成中(公元838年左右)为永州刺史,与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同院,图“见而奇之”,拊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及冠,应进士举,凡十六年不第。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入长安,谷奔西蜀。光启三年(887)登进士第。昭宗景福二年(893)授京兆鄠县尉。迁右拾遗补阙。乾宁四年,(897)为都官郎中,诗家因称郑都官。又曾经写过鹧鸪诗,广为流传,很出名,因此被人称为“郑鹧鸪”。官至都官郎中。天复三年(903)左右,归隐宜春仰山书屋。卒于北岩别墅。死后安葬在宜春城北7里的江北岭。北宋时期,袁州太守祖无择曾主持修缮其墓,如今已无迹可寻。今宜春市区东风大街南段,民国时期曾名鹧鸪路,以纪念郑谷而名。

  郑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赏。与许棠、任涛、张嫔。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唱答往还,号“芳林十哲”。后谷尝从僖宗登三峰,朝谒之暇,寓于云阳道舍,编所作为云台编三卷。归,编宜阳集三卷,及撰国风正诀一卷。《全唐诗》收录郑谷诗327首。

郑谷的生平

  郑谷,字守愚,宜春(今袁州区)人,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死于五代十国时的梁太祖开平三年(公元909年),享年61岁。郑谷的父亲郑史曾考中进士,在柳州当官时,与唐代著名文学家司空图为同僚。郑谷七岁时,司空图见到他的诗赋习作,曾一时叹为观止,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背说,好小子,你将来当成为“一代风骚主”啊!从这段情节,再联系到他晚年回宜春后先筑屋于化成岩下,后建草堂于仰山之麓来看,他应该是出生在柳州父亲的任所,并在那里读书长大;到他晚年回宜春时,老家已经没有了房子和亲人。但深入骨髓的故土情结,却还是使他在将老之年,选择了落叶归根。

  郑谷虽然自小才华横溢,但是科举、仕途却颇为不顺。郑谷21岁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名落孙山。此后又连考10回,直至40岁才中了进士,又因时局动荡,至45岁才授为京兆鄠县县尉,不久提拔为右拾遗,50岁时再升迁为尚书都官郎中(约相当于现代司局级京官),因此被称为“郑都官”。

  唐哀帝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朱全忠逼帝迁居洛阳,烧毁长安宫,郑谷眼见李家王朝气数已尽,在宜春籍和尚虚中的提示下,弃官返回了宜春,先在化成岩下建房,后又在仰山建造读书堂隐居,至公元909年去世;死后安葬在宜春城北7里的江北岭。北宋时期,袁州太守祖无择曾主持修缮其墓;如今已无迹可寻。

郑谷的贡献

  杜荀鹤唐末诗人,置身昏暗动乱时代,对社会灾难、民生疾苦,均有所关注。聂夷中的《咏田家》、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等篇,反映民瘼与世乱,尤其深刻沉痛。但其时从诗歌创作的总体情况看,这方面的内容仍未能居于主要地位。著名诗人中,只有生活到五代初的郑谷、韦庄、罗隐等,历经易代之际的种种劫难,才对时代的丧乱有较多的反映。

  郑谷,入仕以后,在唐王朝行将灭亡前的强藩互斗中,又多次“奔走惊魂”。郑谷现存诗三百馀首,有近百首写其奔亡流徙,涉及时局。如“荆州未解围,小县结茅茨”、“传闻殊不定,銮辂几时还”(《峡中寓止二首》),涉及光启年间秦宗权军队长期围困荆州、僖宗因受强藩威胁出逃等事。“十口飘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漂泊》),把家口飘零与两川战乱联系起来描写,揭示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访邻多指冢,问路半移原”(《访姨兄渭口别墅》),令人想见战乱后新冢累累,陵谷变迁的惨痛景象。

  郑谷除奔逃、访旧之类作品一再反映时乱之外,其送别怀友诗也多涉及乱离。《久不得张乔消息》云:“天末去程孤,沿淮复向吴。乱离何处甚,安稳到家无?树尽云垂野,樯稀月满湖。伤心绕村落,应少旧耕夫。”牵挂友人和感念时局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清婉浅世,很能代表郑谷的诗风。同时因乱离怀友,诗中又有一种悲凉的气韵。

郑谷的诗词成就

  郑谷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梦想虽然惨遭破灭,但诗歌创作却成就卓著。《全唐诗》收录他的诗有325首,郑谷本人辑录于诗歌自选集《云台编》、《宜阳集》中的,共计有1000多首,可惜版本均已失传。因此,郑谷和当时的著名诗人许棠、任涛、张摈、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同被号称为“芳林十哲”,(又称“咸通十哲”)。有人甚至称郑谷为晚唐诗坛巨擘。

  最后,诗人终于在这种想超脱而又超脱不了的矛盾心境中,走完了悲哀而又卓越的一生。

  和李白、杜甫一样,郑谷也是政治仕途上的失败者,然而,仕途上的挫折,偏偏成就了他们的创作,从而也就成就了他们千古流芳的诗名。正所谓“失之东隅,得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古贤哲们的奇丽人生,确实值得人们永世深思。这恐怕也正是郑谷读书堂能够成为千古胜迹的原因之一吧?

  可惜的是随着晚清朝廷的腐朽,国家的衰败,郑谷读书堂也沦落毁圯,继而没入了柴丛。近百年来,已是无人踏足了。

  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意识的加强,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文化古迹的多方面价值。因此,郑谷读书堂和近旁的栖隐寺,都已被僧俗各界提上了筹备重建的议程。预期在不久的将来,这所古朴的草堂,将带着一名久远的读书人的诗书风采,重现在人们的眼前。

郑谷的评论

  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号《云台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诗”。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易其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赏。(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

  郑都官诗非不尖鲜,无奈骨体太孱,以其近人,宋初家户习之。(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

  谷有“诗无僧字格还卑”之句,故其诗入“僧”字者甚多,昔人尝以为讥,然大历以后,诸公借阿师作吟料久矣。(同上)

  郑守愚声调悲凉,吟来可念,岂特为《鹧鸪着》一首,始享不朽之名?(清·薛雪《一瓢诗话》)

  谷以鹧鸪诗得名,至有郑鹧鸪之称。而其诗格调卑下,第七句相呼相唤字尤重复。寇宗夷《本草衍义》引作‘相呼相应’,差无语病,然亦非上乘。”方回《瀛奎律髓》又称谷诗多用“僧”字,凡四十余处。谷自有句云:“诗无僧字格还卑。”此与张端义《贵耳集》谓诗句中有“梅花”二字便觉有清意者,同一雅中之俗,未可遽举为美谈。至其他作,则往往于风调中,独饶思致,汰其肤浅,撷其菁华,固亦晚唐之擘矣。(《四库全书》卷一五一)

郑谷的书堂

  栖隐寺位于今宜春市袁州区洪江乡东南村后的仰山栖隐寺旁,有一道山梁名为书堂山。在书堂山中部,离栖隐寺大约一箭之遥的地方,有一块古宅遗址。那就是著名的郑谷读书堂遗址。书堂山的得名,即源于此。

  郑谷读书堂曾是宜春历代名胜,尤为历代骚人墨客所景仰。宋朝的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都曾到这里凭吊。

  郑谷读书堂之所以值得瞻仰凭吊,是因为郑谷的历史声誉高,诗品、人品均堪称典范。

  郑谷是宜春县(现袁州区)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诗坛获得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的著名诗人,也是唐代江西诗人中成就最大的一位。直到今天,郑谷仍然是宜春乃至江西人民的骄傲。

郑谷的作品

  郑谷一生作诗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台道舍”,故称诗集为《云台编》,一名《宜阳集》,又叫《郑守愚文集》,共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阳外编》、《国风正误》等书籍,有的著作已失传。《全唐诗》收入郑谷的诗歌共有三百多首。

  郑谷的仕途顺利,诗大多是咏物和表现士大夫的清高闲适,缺少社会内容,流传下来的经典不多.

  郑谷的诗讲究炼字炼句,但清婉明白,通俗易晓。其绝句风神绵邈、词意婉约。《全唐诗补编》补词三首。

郑谷的诗作评论

  纪晓岚在评论郑谷全部诗作的问题上,历代文人各抒己见。

  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郑谷“其诗极有意思,亦多隹句”,但他直言“其格不甚高”。

  童宗说的意见比较委婉,他称郑谷的诗“丰入而啬出之,论其格调虽不甚高”,但“要其锻炼句意,鲜有不合于道”。

  元代辛文房的说法有点不同,他认为“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

  而明代的叶涵云和费嘉树对郑谷的评价却显得很高;叶涵云把郑谷推崇为“有唐三百年,风雅雄一代”的重量级人物,费嘉树不仅称赞郑谷“骚坛树赤帜,群贤拜下风”,而且还说他的诗是与“李杜相颉顽,岂与郊岛同”的杰作。

  在清代纪晓岚等人主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也有一说,谓郑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但“汰其肤浅,撷其菁华,固亦晚唐之巨擘矣”。

  然而,称他“风雅雄一代”也好,论其“格调不甚高”也好,不过都是各取一端,各执其词罢了。

  客观地讲,从“汰其肤浅,撷其菁华”的角度来看,郑谷在诗歌创作上毕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艺术成就,郑谷的部分作品也确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郑谷的“平楚干戈后,田园失耦耕”;郑谷的“访邻多指冢,问路半移原”;郑谷的“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郑谷的“十口飘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还有郑谷的“不会苍苍主何事,忍饥多是力耕人”等诗句,大都不同程度地揭露与批判了唐末衰败,人民涂炭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关心与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虽然难以与“李杜相颉顽”,但却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因而被后人称为晚唐“咸通后僖宗、昭宗时代的诗史”,实可称作“晚唐之巨擘”。

  郑谷的其他诗歌,或咏物,或别离,或感遇等篇什,也都风格清新通俗,轻巧流利,语言工丽。如《菊》中的“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如《海棠》中的“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如《淮上与友别》中的“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如《席上贻歌者》中的“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再如《中年》中的“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等吟咏,文笔优美,思致婉转,感情丰富,韵味深长,读后叫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郑谷-名人评价 《唐诗鉴赏辞典》历代骚人墨客对郑谷的“一字师”和这首《鹧鸪》诗,均极为推重。有诗云:“早梅一字师,齐已谢不逮”;有诗云:“一字之师齐已拜,早梅开后独踟蹰”;有诗云:“一卷云台刚读罢,耳边疑听鹧鸪声”;有诗云:“读书堂侧老松枯,故址荒凉唱鹧鸪”;还有诗云:“何以鹧鸪诗,脍炙于千载”。

  元代辛文房赞赏郑谷“尝赋鹧鸪,警绝”;清代金圣叹称扬郑谷这首诗“深得比兴之遗”;沈德潜也说《鹧鸪》诗的“三四语胜于‘钩(车舟)格磔’也”,并称誉是“以神韵胜”。

  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一书也载文称,《鹧鸪》诗“终篇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赞许“诗人紧紧把握住人与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均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

郑谷的作品分析

  郑谷一生作诗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台道舍”,故称诗集为《云台编》,一名《宜阳集》,又叫《郑守愚文集》,共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阳外编》、《国风正误》等书籍,有的著作已失传。《全唐诗》收入郑谷的诗歌共有三百多首。

  郑谷所作的一首七律《鹧鸪》,脍炙人口,风靡一时。其诗曰: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鹧鸪是一种羽色斑斓美丽的鸟,形如雌雉,体大似鸠,分布于祖国大陆的南方。其“鸣云‘钩辀格磔’是也”,俗称极象“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借鹧鸪的啼鸣来抒写迁客孤寂愁苦之状,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