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沈沈”出自宋代张先的《凤栖梧(小石调)》,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tiān hàn shěn shě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
“天汉沈沈”全诗:密宴厌厌池馆暮。
天汉沈沈,借得春光住。
红翠斗为长袖舞。
香檀拍过惊鸿翥。
明日不知花在否。
今夜圆蟾,后夜忧风雨。
可惜歌云容易去。
东城杨柳东城路。
《凤栖梧(小石调)》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先。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密宴厌厌池馆暮。
天汉沈沈,借得春光住。
红翠斗为长袖舞。
香檀拍过惊鸿翥。
明日不知花在否。
今夜圆蟾,后夜忧风雨。
可惜歌云容易去。
东城杨柳东城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诗人情怀郁结,寄托着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以厌倦而私密的宴会为开头,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不满。然后,诗人以自然景观和宴会的对比,抒发了对春光的渴望和追求。在其中,红翠斗长袖舞动,香檀木拍打起飞的鸿雁,展现了宴会上的繁华和喧嚣。但是,诗人也意识到这一切都是短暂的,明天花儿是否还会开放,今夜的圆蟾之后将会有风雨忧虑。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遗憾,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焦虑。
赏析:
这首诗以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忧虑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宴会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宴会的繁华和喧嚣,以及自然景物的变幻,展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诗中的"密宴厌厌池馆暮"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借得春光住"一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珍惜。"红翠斗为长袖舞"和"香檀拍过惊鸿翥"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宴会的热闹景象,同时也隐含着宴会的短暂和虚幻。"明日不知花在否"和"今夜圆蟾,后夜忧风雨"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最后两句"可惜歌云容易去,东城杨柳东城路",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和容易消逝的欢愉的遗憾。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让人对光阴流逝和命运的无常有所感悟。
fèng qī wú xiǎo shí diào
凤栖梧(小石调)
mì yàn yàn yàn chí guǎn mù.
密宴厌厌池馆暮。
tiān hàn shěn shěn, jiè dé chūn guāng zhù.
天汉沈沈,借得春光住。
hóng cuì dòu wèi cháng xiù wǔ.
红翠斗为长袖舞。
xiāng tán pāi guò jīng hóng zhù.
香檀拍过惊鸿翥。
míng rì bù zhī huā zài fǒu.
明日不知花在否。
jīn yè yuán chán, hòu yè yōu fēng yǔ.
今夜圆蟾,后夜忧风雨。
kě xī gē yún róng yì qù.
可惜歌云容易去。
dōng chéng yáng liǔ dōng chéng lù.
东城杨柳东城路。
拼音:tiān hàn shěn shěn
平仄:平仄仄仄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仄韵) 上声二十六寝 (仄韵) 上声二十六寝 (仄韵) 上声二十六寝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私会尼姑
传说张先年轻时, 与一小尼姑相好, 但庵中老尼十分严厉,把小尼姑关在池塘中一小岛的阁楼上。为了相见, 每当夜深人静,张先偷偷划船过去,小尼姑悄悄放下梯子,让张先上楼。后二人被迫分手,临别时, 张先不胜眷恋,于是写下《一丛花》寄意。
老年纳妾
张先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好友苏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十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宴上,张先春风得意赋诗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苏轼也即兴附上了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后来此小妾八年为他生了两男两女。张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相差六十岁。
官妓索词
张先老年寓居杭州,多为官妓作词,却把同为官妓的龙靓忽略了。于是龙靓给张先写了一首诗索词:“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夸。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张先于是作双调《望江南》回赠: “青楼宴,靓女荐瑶杯。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 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
自谓张三影
张先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被人称之为“张三中”。张先对人说:“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世人遂称之为“张三影”。
欧公赠雅号
张先另有一雅号,即为欧阳修所赠,范公偁《过庭录》记载言:‘子野《一从花令》一时盛传,永叔(欧阳修)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圣都,谒永叔,闻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比拟新颖而饶有风趣,可谓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而又生动,从而拥有“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具见阿袁《宋词故事——意中人欲弄花影》)。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他的诗歌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上影响巨大,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他以善于用“影”字著名。宋祁很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遯斋闲览》)。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词坛丛话》)陈廷焯又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斋词话》)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
张先之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张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此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并与赵抃、苏轼、蔡襄、郑獬、李常诸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一名安陆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北宋词人张先,号子野,诗句精工而受人称赞。《古今诗话》中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日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后来,人们就称呼他张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