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南台节印雄”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南台节印雄”出自唐代权德舆的《送张曹长工部大夫奉使西番》,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án tái jié yìn xió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南台节印雄”全诗

《送张曹长工部大夫奉使西番》

南台节印雄

殊邻覆露同,奉使小司空。
西候车徒出,南台节印雄
吊祠将渥命,导驿畅皇风。
故地山河在,新恩玉帛通。
塞云凝废垒,关月照惊蓬。
青史书归日,翻轻五利功。


赏析


《送张曹长工部大夫奉使西番》是唐代权德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殊邻覆露同,奉使小司空。
西候车徒出,南台节印雄。
吊祠将渥命,导驿畅皇风。
故地山河在,新恩玉帛通。
塞云凝废垒,关月照惊蓬。
青史书归日,翻轻五利功。

诗意:
这首诗是权德舆送别张曹长工部大夫出使西番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张曹长的敬佩和送行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在西番使节期间能够光彩耀人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展现,行云流水般的韵律使诗意流畅自然。诗中通过运用多种象征和隐喻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张曹长的美好祝愿和对他所承担使命的推崇。

诗的开篇写道:“殊邻覆露同,奉使小司空。”这里的“殊邻”指的是张曹长与作者权德舆是亲密的邻居,而“覆露同”则表示他们在相同的环境中成长。接着,诗人称赞张曹长是一位值得奉命出使的杰出官员,封他为“小司空”,意味着他在官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能力。

接下来的两句“西候车徒出,南台节印雄。”描绘了张曹长奉命出使西番的场景。他在西部等待着马车的到来,南台上的节印象征着他将要启程,充满了雄壮的气势。

接下来的两句“吊祠将渥命,导驿畅皇风。”表达了对张曹长在使节期间获得成功的期望。吊祠指的是他在出发前祭拜祖先,希望得到祝福。将渥命表示他将承担重要使命,导驿畅皇风则代表他将顺利完成使命,得到皇帝的嘉奖和赞许。

接下来的两句“故地山河在,新恩玉帛通。”表达了对张曹长的祝福和对他将要去的地方的期待。他的故乡的山河依然在那里,而他将在新的地方获得新的荣誉和奖赏。

再接下来的两句“塞云凝废垒,关月照惊蓬。”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张曹长所面临的艰险和他在异域的孤寂。塞云凝废垒指的是边塞上的浓云笼罩着废弃的堡垒,关月照惊蓬则描绘了边关地区的荒凉和张曹长途中的困扰。

最后两句“青史书归日,翻轻五利功。”表达了对张曹长的期望和对他在历史上的价值的肯定。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殊邻覆露同,奉使小司空。
西候车徒出,南台节印雄。
吊祠将渥命,导驿畅皇风。
故地山河在,新恩玉帛通。
塞云凝废垒,关月照惊蓬。
青史书归日,翻轻五利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权德舆送别张曹长工部大夫出使西番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张曹长的敬佩和送行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在西番使节期间能够光彩耀人的期望。

诗的开篇写道:“殊邻覆露同,奉使小司空。”这里的“殊邻”指的是张曹长与作者权德舆是亲密的邻居,而“覆露同”则表示他们在相同的环境中成长。接着,诗人称赞张曹长是一位值得奉命出使的杰出官员,封他为“小司空”,意味着他在官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能力。

接下来的两句“西候车徒出,南台节印雄。”描绘了张曹长奉命出使西番的场景。他在西部等待着马车的到来,南台上的节印象征着他将要启程,充满了雄壮的气势。

接下来的两句“吊祠将渥命,导驿畅皇风。”表达了对张曹长在使节期间获得成功的期望。吊祠指的是他在出发前祭拜祖先,希望得到祝福。将渥命表示他将承担重要使命,导驿畅皇风则代表他将顺利完成使命,得到皇帝的嘉奖和赞许。

接下来的两句“故地山河在,新恩玉帛通。”表达了对张曹长的祝福和对他将要去的地方的期待。他的故乡的山河依然在那里,而他将在新的地方获得新的荣誉和奖赏。

再接下来的两句“塞云凝废垒,关月照惊蓬。”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张曹长所面临的艰险和他在异域的孤寂。塞云凝废垒指的是边塞上的浓云笼罩着废弃的堡垒,关月照惊蓬则描绘了边关地区的荒凉和张曹长途中的困扰。

最后两句“青史书归日,翻轻五利功。”表达了对张曹长的期望和对他在历史上的价值的认可。青史书是指记载英名的史书,诗人希望他的事迹能够永远留在历史中。翻轻五利功则表示他的功绩将会被后人轻轻翻过,也就是说,他的成就将会被广为传颂。

“南台节印雄”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zhāng cáo cháng gōng bù dài fū fèng shǐ xī fān
送张曹长工部大夫奉使西番

shū lín fù lù tóng, fèng shǐ xiǎo sī kōng.
殊邻覆露同,奉使小司空。
xī hòu chē tú chū, nán tái jié yìn xióng.
西候车徒出,南台节印雄。
diào cí jiāng wò mìng, dǎo yì chàng huáng fēng.
吊祠将渥命,导驿畅皇风。
gù dì shān hé zài, xīn ēn yù bó tōng.
故地山河在,新恩玉帛通。
sāi yún níng fèi lěi, guān yuè zhào jīng péng.
塞云凝废垒,关月照惊蓬。
qīng shǐ shū guī rì, fān qīng wǔ lì gōng.
青史书归日,翻轻五利功。

“南台节印雄”平仄韵脚


拼音:nán tái jié yìn xióng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作者简介


权德舆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作者介绍


权德舆的轶事典故

  权德舆秉性耿直,为人宽和,言语质朴自然,风度甚佳,为时人所称道。他办事光明正大。有一次,运粮使董溪、于皋谟盗用军费,案发后,被流放岭南。宪宗感到量刑太轻,很后悔,又暗暗派宦官赶去将两人杀死于流放途中。权德舆就立即上疏说,依据这两人的罪名,本当公开处死的,但既然已经宣判了流放,就应当遵照执行,如今却又暗暗地将他们处死,这是名不正,言不顺,有损朝廷信誉,劝宪宗今后再也不能如此干了。这足见他为人之耿直。

  权德舆好著述,善写铭文表章,文辞雅正而又弘博,当时,王侯将相的铭志十有八九都请他撰写。他尤其喜欢读书,常常手不释卷,作有文集50卷,称《权文公集》,流传后世。

  宪宗曾询问权德舆:“宰相为政,宽猛何先?”权德舆对答说:“秦朝以严酷而亡国,汉朝以宽大而兴盛,为政该以何者为先,由此就可知了。”

  权德舆任相的次年,李吉甫和李绛又先后被拜为宰相。李吉甫好逢迎宪宗心意,而李绛为人梗直,两人常为政事在宪宗面前争论。每当此时,权德舆总不表态,并因此而受到朝臣的指责,也引起了宪宗的不满。元和八年 (公元813年)正月,他被罢去相职,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后又拜为太常卿,改刑部尚书。公元816年,他又以检校吏部尚书外出担任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节度使。二年后,以病乞还,卒于途中,享年60岁。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文。

  权德舆寓居阳羡期间,曾游览玉女潭,称玉女潭为“阳羡胜境,以此为首”。另有诗作《周平西墓》:“英威今寂寞,陈迹对崇丘。壮志清风在,荒坟白日愁。穷泉那复晓,乔木不知秋。岁岁寒塘侧,无人水自流”传世。

权德舆的生平

  权德舆(759-818年9月30日),字载之,天水略阳县第七沟(今秦安县王尹乡包全村)人。其家世源远,自十二世祖前秦仆射安邱公权翼以来,数代为宦。父亲权皋,曾为安?山的幕僚,“安史之乱”爆发前,他当机立断,以逃离叛逆的义勇行为而受到时人的称赞。权德舆就出生在这样祖德清明家风雅正的仕宦家庭。

  权德舆自幼聪明好学,“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15岁有文章数百篇,开始有了名气。之后,任江西观察使兼判官,迁监察御史。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征为太常博士,“朝士以得人相爱”,转左补阙。当时关东、淮南、浙西20余州县发生大水,毁坏了良田和房屋,冲走了人家,他立即建议德宗皇帝派遣能干的使臣赶赴灾区,救济灾民,并提出“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亡为固”的主张,以减轻灾区人民的赋税。同年七月,司农少卿裴延龄因巧幸恃宠,判度支,兼管国家财政收支。针对此情况,权德舆不顾个人的安危,先后两次上疏唐德宗,义正词严,直言不讳地反对裴延龄任职,陈述度支要职,个人必须慎重。贞元十年(794),权德舆转起居舍人,知制诰。贞元十八年(802)以中书舍人典贡士,后拜礼部侍郎,转兵、户、吏三曹侍郞、太子宾客,迁太常卿。此期间,他大力选拔人才,主张“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他“举贤类能”,不管门第等级,只要有德,一律任用,并反对徇私舞弊。他曾三次典士举,凡“举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布衣不用;既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在他的主持下,发现和造就了不少有用之才,“前后考第进士及庭所策士,唾相蹑为宰相、达官与公相先后,其余布处台阁外府,凡百余人”。

  权德舆在治理国家方面,主张德治和法治并用,对不法行为的贪官污吏坚决严惩。他始终认为“民为邦本”,“天下理在百姓安,百姓安在赋税减,赋税减在经费省”,对人民的疾苦,备加关注。贞元十九年(803),自春至夏及秋,关中大旱,田园荒芜,民不聊生。而德宗反祈于宗庙,祷于天地,忙于求雨而滴雨末降。权德舆见此情景,十分焦灼,大声疾呼,再次向德宗建议, 下诏各县裁留经费,把节约下来的钱物救济灾民,免除当年租赋及往年负欠,以便百姓重建家园,并遗责了当时“四方守宦,锐于上献”,剥削百姓的卑劣行为。

  元和五年(810),权德舆以“陈说谋略多中”,拜礼部尚书,同中书让门平章事,参与朝政。宪宗元和八年(813),权德舆免去宰相职务,以逼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转刑部尚书,出镇山南西道节度使,后因病求还,818年八月二十七日(9月30日)卒于途中。赠左仆射,谥日文,著有《权载之文集》50卷。

权德舆的介绍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权德舆仕宦显达,并以文章著称,为中唐台阁体的重要作家。《旧唐书权德舆传》说他“于述作特盛。六经百氏,游泳渐渍,其文雅正而弘博,王侯将相洎当时名人薨殁,以铭纪为请者什八九,时人以为宗匠焉。”浑、马燧等名将功臣的碑铭、行状都出自他的手笔。所作《两汉辨亡论》,谴责张禹、胡广贪图禄位而败坏两汉政治,史家以为“大指有补于世”(《新唐书·权德舆传》)。由于他没有经历过重大的政治升沉和生活变故,因而文章有儒雅的风度、恢宏的气派,但缺少深切的内涵、创新的格局。与他同时代的皇甫《谕业》说:“权文公之文,如朱门大第,而气势宏敞,廊庑廪厩,户牖悉周,然而不能有新规胜概,令人竦观。”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对其诗作评价颇高,称为大历以后值得“深取”之作者并说:“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童蒙集》10卷,又文集50卷、《制集》50卷。《童蒙集》、《制集》已佚。文集有清代嘉庆时朱刊《权载之文集》50卷,《四部丛刊》本即据此影印。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759-818) 唐朝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幼颖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年十五,为文数百篇,见称于诸儒间。建中元年受辟为淮南黜陟使韩洄从事,官试秘书省校书郎。同年改任试右金吾卫兵曹参军。先为杜佑淮南水陆运环卫掾曹,继为汴东水陆运盐铁祖庸使包佶从事。贞元二年,以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充江西观察使李兼判官。八年,入朝为太常博士,迁左补阙。十年,任起居舍人兼知制诰。后历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中书舍人,均掌诰命。十八年拜礼部侍郎,三掌贡举,号为得人。永贞元年七月,改户部侍郎。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元和五年,自太常卿拜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政以宽厚为本。八年罢为礼部尚书。历东都留守、刑部尚书等职。十三年卒于山南东道节度使任所,年五十八。《旧唐书》本传谓享年六十,误。赠左仆射,谥文。权德舆于贞元、元和间执掌文柄,名重一时。刘禹锡、柳宗元等皆投文门下,求其品题。性直谅宽恕,蕴藉风流,好学不倦。为文“尚气尚理”(《醉说》),主张“体物导志”(《唐故漳州刺史张君集序》),“有补于时”(《崔寅亮集序》)。不满于“词或侈靡,理或底伏”(《崔文翰文集序》)之衰薄文风。其文弘博雅正,温润周详,公卿侯王、硕儒名士之碑铭、集纪,多出其手,时人奉为宗匠。其诗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赡缛浑厚,颇多佳什。张荐称其诗“词致清深,华彩巨丽,言必合雅,情皆中节”(《答权载之书》)。严羽《沧浪诗话》谓其诗“有绝似盛唐者”。《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文集五○卷、制集五○卷、 《童蒙集》一○卷、《元和格敕》三○卷(与刘伯刍等合编)。今传《权载之集》五○卷,杨嗣复为之序。其馀并佚。《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见卷三二○至三二九,《全唐诗补编·补逸》卷六补诗一首,《续补遗》卷五补七首,《续拾》卷二三补二首。《全唐文》编其文为二七卷,见卷四八三至五○九,《唐文拾遗》卷二四补其文一篇。生平事迹见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碑文所记享年六十,误)、《旧唐书》卷一四八、《新唐书》卷一六五本传、《唐诗纪事》卷三一、《唐才子传校笺》卷五等。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