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缓寻芳事夕阳风”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缓寻芳事夕阳风”出自宋代李弥逊的《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ǎn xún fāng shì xī yáng fē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缓寻芳事夕阳风”全诗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缓寻芳事夕阳风

饱饭茶瓯到手空,缓寻芳事夕阳风
旋移丝竹深藏笋,漫长秋花远避丛。


赏析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的心境和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一、饱饭茶瓯到手空
饱饭后,茶杯空在手中,
心境空虚,无所寄托。
这句诗意味着作者的内心空虚,感觉没有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满足感。他通过茶杯的空虚来象征自己内心的空灵状态。

二、缓寻芳事夕阳风
慢慢寻找美好的事物,
夕阳下,微风吹拂。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寻找美好事物的过程中的缓慢和耐心,夕阳和微风则为诗中的背景描写,增添了一份宁静和温暖的氛围。

三、旋移丝竹深藏笋
扭曲的竹子掩藏着嫩芽,
丝竹声音隐匿其中。
这句诗通过描绘扭曲的竹子上隐藏的嫩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叹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丝竹声音的隐匿,则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四、漫长秋花远避丛
秋花遥遥避开茂密的丛林,
绽放在远方。
这句诗用秋花的避开来描绘生命中的追求和选择,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上的远大目标和追求的渴望。秋花绽放在远方,给人一种美好和向往的感觉。

这组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情感。他通过茶杯、夕阳、竹子和秋花等形象的运用,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内心空灵状态的感受。整体而言,这组诗词具有深沉而含蓄的情感,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缓寻芳事夕阳风”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xué shì qiū huái yī shí wǔ shǒu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bǎo fàn chá ōu dào shǒu kōng, huǎn xún fāng shì xī yáng fēng.
饱饭茶瓯到手空,缓寻芳事夕阳风。
xuán yí sī zhú shēn cáng sǔn, màn cháng qiū huā yuǎn bì cóng.
旋移丝竹深藏笋,漫长秋花远避丛。

“缓寻芳事夕阳风”平仄韵脚


拼音:huǎn xún fāng shì xī yáng fēng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作者简介


李弥逊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作者介绍


李弥逊的著述名录

  李弥逊和李纲是好朋友,政治主张相同,诗歌酬答也很多。钱钟书认为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的生平

  李弥逊,约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年约七十二岁左右。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1114)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1125),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高宗建炎元年(1127),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