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独携瓶锡欲春残”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独携瓶锡欲春残”出自唐代杨徽之的《送梦英大师》,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ú xié píng xī yù chūn cá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独携瓶锡欲春残”全诗

《送梦英大师》

独携瓶锡欲春残

独携瓶锡欲春残,深入终南路屈盘。
万象幽玄吟里见,一心圆寂定中观。
翠微寺在杉松老,紫阁峰高水石寒。
莫凭危栏临北望,满城烟草是长安。


赏析


《送梦英大师》是唐代诗人杨徽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独自带着瓶和铁杖,欲迎春天的残余,
深入终南山脉曲折的道路。
在吟咏中看到万物的幽玄,
用一颗专注的心,体悟宇宙的宁静与无常。
翠微寺座落在杉树茂盛的山上,
紫阁峰高耸,水石冰寒。
不要倚栏远望北方,
周围尽是长安城的烟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杨徽之送别梦英大师的情景。诗中展现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独自带着瓶和铁杖,象征着他的行走和探索精神,他在终南山脉的曲折道路上前行,欲触摸春天的残余。在这个过程中,他用深邃的吟咏感受到了万物的幽玄之处,体悟到了宇宙的宁静和无常。翠微寺和紫阁峰则象征着山中的庙宇和高峰,给人以宁静和高远的感受。最后,诗人告诫自己不要倚栏远望北方,因为周围尽是长安城的烟草,提醒他要珍惜眼前的景色,不要过于追求远方的浮华。

赏析:
《送梦英大师》这首诗词以诗人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基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哲理的山水画面。诗中运用了独特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人将自然山水作为表达情感和思考的媒介,通过深入终南山脉的曲折道路,抒发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的追求。他在吟咏中领悟到万物的幽玄之处,感受到宇宙的宁静和无常,这种对大自然的感悟使他的心境变得平静和开阔。

翠微寺和紫阁峰是诗中的两个象征性的景点,它们代表了山中的庙宇和高峰。翠微寺位于杉树茂盛的山上,给人以宁静和恬静的感受;紫阁峰高耸入云,水石冰寒,给人以壮丽和高远的感觉。这些山水景观不仅丰富了诗词的意境,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山水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最后两句诗通过对长安城的描写,给人以一种现实的对比,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过于追逐虚幻的远方。这样的警示使人们反思生活的意义,呼唤人们要脚踏实地、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平静。

总的来说,《送梦英大师》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深层次的思考。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意义和追求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获得了一种思想上的启迪。

“独携瓶锡欲春残”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mèng yīng dà shī
送梦英大师

dú xié píng xī yù chūn cán, shēn rù zhōng nán lù qū pán.
独携瓶锡欲春残,深入终南路屈盘。
wàn xiàng yōu xuán yín lǐ jiàn, yī xīn yuán jì dìng zhōng guān.
万象幽玄吟里见,一心圆寂定中观。
cuì wēi sì zài shān sōng lǎo, zǐ gé fēng gāo shuǐ shí hán.
翠微寺在杉松老,紫阁峰高水石寒。
mò píng wēi lán lín běi wàng, mǎn chéng yān cǎo shì cháng ān.
莫凭危栏临北望,满城烟草是长安。

“独携瓶锡欲春残”平仄韵脚


拼音:dú xié píng xī yù chūn cán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作者简介


杨徽之杨徽之(921~1000)宋代官员、宋初第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字仲猷,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后周显德二年举进士甲科,起家校书郎,集贤校理,累官右拾遗。因文才出众,曾奉诏参与编辑《文苑英华》,负责诗歌部分。真宗时官至翰林待读学士。为人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恶非道以干进者,后患足疾而卒,谥文庄。

作者介绍


杨徽之的生平

  杨徽之,五代后梁龙德元年(921年)生。自幼刻苦勤学。当时,同邑前辈江为、江文蔚是江南诗赋名家,杨徽之事以师礼,久后,便与之齐名并著。 

  20多岁时,杨徽之就学于浔阳庐山学舍。后潜行绕道,赴中原后周王朝应举。翰林学士窦仪和枢密直学士王朴等见其文章,都叹为奇才。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杨徽之登进士甲科,被礼部擢置“殊等”16名内上奏。周世宗柴荣命近臣复核,只有杨徽之等4人中选,授予秘书省校书郎、集贤秘阁校理,后升著作佐郎、右拾遗。深受宰相范质器重,学士窦俨推荐其同修礼乐书。 

  宋太祖赵匡胤禅代登位之初,知杨徽之于前朝曾讥议他,将欲加害,因其弟赵光义(太宗)力保而得免,贬出为唐州方城监税。复因建言得罪,再贬为陕西凤翔府天兴县令。府帅素知其名,予以礼遇。平定后蜀之后,调任嘉州峨嵋县令。杨徽之常与玉津令宋白吟咏唱酬,他们的许多诗词,广被传诵,文教为之振兴。杨徽之两任县职,清廉自守。开宝二年(969年),复职为著作佐郎,掌管盐谷数年。大臣薛居正曾向太祖荐杨徽之可为相,不见用。乃出知全州(今属广西)。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召杨徽之为左拾遗,回朝又升右补阙。太宗好诗,久慕杨徽之诗名,见面索要其平生所作,因献数百篇及谢诗以进,其末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等句。太宗特选其十联警句,亲书于御屏风上。杨徽之又献《雍熙词》10篇,太宗为和韵酬答,每有御制诗,也都赐赠给杨徽之。杨徽之有病,即遣太医往视。旋迁御史、库部员外郎、判刑部南曹、同知差遣院等职,赐予金章紫绶。又奉诏与李昉等汇编前代文章,成《文苑英华》1000卷,是为宋代四大类书之一。杨徽之还受命编诗180卷(一作200卷)。后历迁刑、兵二部郎中,并同知京朝官的考课。端拱元年(988年),拜为左谏议大夫,旋出知许州(今河南许昌)二载,入朝判史馆事。太宗召见,特加史馆修撰,兼判昭文馆、集贤院。任职期间,杨徽之建议于太学增加通经术、有专长者为博士,分教皇家及权贵子弟。太宗有意委其以大任,因受反对者诬谤,贬出为山南东道行军司马,又改调为镇安军行军司马。不久,太子赵恒受命为开封府尹,特召杨徽之为左谏议大夫、开封府判官(一说为推官)。嗣后,兼任太子左庶子,进给事中。 

  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即拜杨徽之为工部侍郎、枢密直学士。咸平元年(998年),转为礼部侍郎,仍兼学士。旋称病,求解除近职,改授兵部侍郎兼秘书监。真宗欲多起用耆德老成的学者为自己讲学,乃特设置翰林侍读侍讲学士之职,命杨徽之为侍讲学士,仍兼秘书监,同时受命的还有夏侯矫等4人。杨徽之利用侍讲机会,多向皇帝纵论天下利弊。不久,称脚病告老。真宗特取名药赐予疗治。值郊礼大典,杨徽之虽不能扈从,但仍受加封赏赐。

  次年,真宗北巡,杨徽之入宫辞送,真宗对其温慰恳挚;北巡途中,还手诏存问。咸平三年(1000年)正月,真宗还都,特派人慰谕,当日,杨徽之疾笃去世。诏赠兵部尚书,赐钱50万,绢500匹,官给营葬。杨徽之无子,因录用其女婿、外孙、侄孙等官职。后来,夫人王氏卒,朝廷同样优厚赐葬。景佑二年(1035年),追崇先帝旧臣,升赠杨徽之为太子少师,赐谥“文庄”。 

  《宋史》称:“徽之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嫉非道以干进者。善谈论,多识典故,唐室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酷好吟咏,每对客论诗,终日忘倦。” 

  杨徽之有诗文集20卷传世。宋僧文宝曾高度赞美其诗,称:“当以天地皓露涤笔于金瓯雪碗中,方与此诗神骨相投。”清代纪晓岚甚至说,在当时诗坛的“一望黄茅自苇之中”,杨徽之的诗“如疏花独笑”(《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二)。

杨徽之的藏书故事

  北宋藏书家、图书馆官员。字仲猷,一作杨徽。建州浦城(今福建蒲城)人。幼刻苦为学,好吟咏,每对客论诗,不知疲倦。周显德二年(955)举进士甲科。授秘书省校书郎,至集贤校理,累官左拾遗。入宋后,历官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以性淳厚清介,崇尚名教。当时会诏李昉等人采集前代文献,类为《文苑英华》。因他精于风、雅等诗歌的研究,分命编诗为180卷。历迁刑部、兵部郎中。不久拜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后以足疾告归。真宗时,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善谈多识,自唐室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家藏书甚富,晚年因无子,所藏之书悉赠与外孙宋绶。卒谥文庄。著有文集20卷。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