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阙会抛红駊騀”出自唐代齐己的《答崔校书》,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ěi quē huì pāo hóng pǒ ě,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北阙会抛红駊騀”全诗:雪色衫衣绝点尘,明知富贵是浮云。
不随喧滑迷真性,何用潺湲洗污闻。
北阙会抛红駊騀,东林社忆白氛氲。
清吟有兴频相示,欲得多惭蠹蚀文。
译文:答复崔校书
雪色的衣袍除去尘垢,明知道富贵是虚幻的。不随着喧嚣迷失真实的本性,何需静静地沐浴在潺湲的声音中洗涤罪污闻。北阙已废弃了红色策马,东林社忆起白色飘飞的烟雾。清吟有时候兴致勃勃相互展示,想要摆脱多余的病态,避免被蛀蚀掉文采。
诗意:这首诗以沉郁悲凉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富贵浮云的看法。诗人认为富贵是虚幻的,不值得追求。他向往真实和清静的生活,不愿被喧嚣的世俗所迷惑。诗人对过去曾有过红駊騀的北阙和洁白的东林社的怀念,体现了他对未来的向往。他渴望能够清吟自在,但又担心自己的文采会被腐败所蚀。
赏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齐己对虚荣和世俗的厌恶,以及对纯粹和真实的向往。诗中使用了一系列象征物,如雪色衣衫、喧滑、潺湲、红駊騀和白氛氲等,以增强诗的意境和朴素之感。诗人通过写景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调写出了诗人对虚荣和名利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追求清净和真实的渴望。诗句中的潺湲洗污闻,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远离世俗的向往。齐己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悟,表达出了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选择,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而有力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虚荣和名利的态度,呈现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
dá cuī jiào shū
答崔校书
xuě sè shān yī jué diǎn chén, míng zhī fù guì shì fú yún.
雪色衫衣绝点尘,明知富贵是浮云。
bù suí xuān huá mí zhēn xìng,
不随喧滑迷真性,
hé yòng chán yuán xǐ wū wén.
何用潺湲洗污闻。
běi quē huì pāo hóng pǒ ě, dōng lín shè yì bái fēn yūn.
北阙会抛红駊騀,东林社忆白氛氲。
qīng yín yǒu xìng pín xiāng shì, yù de duō cán dù shí wén.
清吟有兴频相示,欲得多惭蠹蚀文。
拼音:běi quē huì pāo hóng pǒ ě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韵脚: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