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飞苍莽间”出自唐代齐己的《观烧》,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ān fēi cāng mǎng jiā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烟飞苍莽间”全诗:猎猎寒芜引,承风势不还。
放来应有主,焚去到何山。
焰入空濛里,烟飞苍莽间。
石中有良玉,惆怅但伤颜。
《观烧》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观赏烧山的景象,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破坏自然的痛惜之情。
诗中描述了烧山的情景:“猎猎寒芜引,承风势不还。”烧山的烈火在寒冷的风中熊熊燃烧,势头强劲,没有退却的迹象。烧山的主人放火引燃山林,却没有控制住火势,“放来应有主”。火焰烧毁了原本的山林,烟雾笼罩在空中,“焰入空濛里,烟飞苍莽间”。诗人感叹着火灾带来的破坏,有点惋惜与伤感之情:“石中有良玉,惆怅但伤颜”。诗中的“石中有良玉”表达了自然界中存在着珍贵的美好事物,但烧山的行为让人感到痛心。
这首诗通过描写烧山这一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痛惜自然被破坏的情感。诗人以烧山这一特定的景象为切入点,通过对火势和烟雾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深情和对环境破坏的忧虑。整首诗的语言清新简练,用词贴切生动,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感和情感。
诗人齐己是唐代五言绝句的代表诗人之一,《观烧》是他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佳作。这首诗深情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和脆弱,并给人以深思,让我们思考如何保护和珍爱我们的自然环境。
guān shāo
观烧
liè liè hán wú yǐn, chéng fēng shì bù hái.
猎猎寒芜引,承风势不还。
fàng lái yīng yǒu zhǔ, fén qù dào hé shān.
放来应有主,焚去到何山。
yàn rù kōng méng lǐ, yān fēi cāng mǎng jiān.
焰入空濛里,烟飞苍莽间。
shí zhōng yǒu liáng yù, chóu chàng dàn shāng yán.
石中有良玉,惆怅但伤颜。
拼音:yān fēi cāng mǎng jiān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仄韵) 去声十六谏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