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只怪素亭黏黛色”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只怪素亭黏黛色”出自唐代施肩吾的《临水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guài sù tíng nián dài sè,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只怪素亭黏黛色”全诗

《临水亭》

只怪素亭黏黛色

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赏析


《临水亭》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素亭黏黛色,只怪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临水亭的景象。诗人注意到素亭的顶部被青绿的苔藓覆盖,使得整个亭子呈现出深沉的颜色。而溪水的水汽悬浮在空气中,使得亭子的颜色更加鲜艳。诗人希望通过观察桃花随着水流漂移的情景,来了解源头的春风正在吹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通过几个简单的景物形象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首句"素亭黏黛色,只怪为我染莓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素亭和莓苔的颜色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亭子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

接着,诗人提到了溪水中悬浮的水汽,这种水汽是由源头的春风吹拂所产生的。最后两句"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通过观察桃花随着水流的飘荡,诗人试图感知春风的来临。这种观察的方式使诗人能够从桃花的运动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春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对春天的渴望。通过对微小事物的观察,诗人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的细致体察和对生命力的赞叹。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表达、清新的意境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独特才情。

“只怪素亭黏黛色”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ín shuǐ tíng
临水亭

zhǐ guài sù tíng nián dài sè, xī yān wèi wǒ rǎn méi tái.
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
yù zhī yuán shàng chūn fēng qǐ, kàn qǔ táo huā zhú shuǐ lái.
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只怪素亭黏黛色”平仄韵脚


拼音:zhǐ guài sù tíng nián dài sè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三职

作者简介


施肩吾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作者介绍


施肩吾的生平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睦州府桐庐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施家村(因历史划归后为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在桐庐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四十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施肩吾参加殿试,被钦点为状元。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