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不道衡阳远”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不道衡阳远”出自宋代李弥逊的《菩萨蛮(新秋)》,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dào héng yáng yuǎ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不道衡阳远”全诗

《菩萨蛮(新秋)》

不道衡阳远

凉飚轻散余霞绮。
疏星冷浸明河水。
欹枕画檐风。
秋生草际蛩。
雁门离塞晚。
不道衡阳远
归恨隔重山。
楼高莫凭栏。


赏析


《菩萨蛮(新秋)》是宋代文人李弥逊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凉飚轻散余霞绮。
疏星冷浸明河水。
欹枕画檐风。
秋生草际蛩。
雁门离塞晚。
不道衡阳远。
归恨隔重山。
楼高莫凭栏。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思绪和情感。诗中描述了凉爽的秋风吹散了夕阳余晖的景象,星星冷冷地倒映在明亮的河水中。诗人依靠在画栋檐下的枕头上,感受秋风的吹拂。秋天的到来使得蛩蝉开始在草地上鸣叫。晚上,雁门离开边塞,飞往遥远的地方,而诗人则为衡阳的距离感到遥远和无法回归的痛苦。最后,诗人以一个建议结束,告诫自己不要站在高楼的栏杆上,意味着不要陷入绝望和忧伤。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绪和情感。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凉爽的秋风、星星和蛩蝉的声音等细腻的描写,刻画了秋天的氛围和诗人的感受。诗人通过描述雁门离塞的场景,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的遥远和无法回归的痛苦之情。最后一句警示则是对自己的忠告,不要陷入绝望和忧伤之中。

整首诗词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孤寂和无奈。这首诗词充满了忧郁和离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给人一种深情和思考的感觉,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并引发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不道衡阳远”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pú sà mán xīn qiū
菩萨蛮(新秋)

liáng biāo qīng sàn yú xiá qǐ.
凉飚轻散余霞绮。
shū xīng lěng jìn míng hé shuǐ.
疏星冷浸明河水。
yī zhěn huà yán fēng.
欹枕画檐风。
qiū shēng cǎo jì qióng.
秋生草际蛩。
yàn mén lí sāi wǎn.
雁门离塞晚。
bù dào héng yáng yuǎn.
不道衡阳远。
guī hèn gé chóng shān.
归恨隔重山。
lóu gāo mò píng lán.
楼高莫凭栏。

“不道衡阳远”平仄韵脚


拼音:bù dào héng yáng yuǎn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三阮  (仄韵) 去声十四愿

作者简介


李弥逊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作者介绍


李弥逊的著述名录

  李弥逊和李纲是好朋友,政治主张相同,诗歌酬答也很多。钱钟书认为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的生平

  李弥逊,约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年约七十二岁左右。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1114)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1125),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高宗建炎元年(1127),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