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白云穴”出自唐代马戴的《赠道者》,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ēn jū bái yún xué,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深居白云穴”全诗:深居白云穴,静注赤松经。
往往龙潭上,焚香礼斗星。
赠道者
深居白云穴,静注赤松经。
往往龙潭上,焚香礼斗星。
中文译文:
送给道士
深居在白云洞穴,默默阅读着赤松经书。
时常到龙潭上,点燃香火拜访北斗星。
诗意: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道士的赠言的诗,表现了道士为了修炼道法而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诗中描绘了道士深居在白云洞穴中,静静地阅读着赤松经,将其作为修炼道法的指南。道士时常到龙潭上,点燃香火,向北斗星祭拜,表达对自然力量的崇敬。
赏析:
这首诗短小精悍,字句简洁明了,表达了对道士清心寡欲和修炼道法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道士深居白云洞穴,默默阅读经书的场景,展现了道士摆脱尘世纷扰,专注修炼的精神状态。通过提及道士拜访北斗星,向其祭拜的仪式,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敬和敬畏之情。整首诗凝练传神,达到了以简述繁的艺术效果。同时,诗中运用了白云穴、赤松经等象征意味丰富的词语,增加了诗意的深度和内涵。这首诗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追求道法修炼和崇尚自然的思想情怀。
zèng dào zhě
赠道者
shēn jū bái yún xué, jìng zhù chì sōng jīng.
深居白云穴,静注赤松经。
wǎng wǎng lóng tán shàng, fén xiāng lǐ dòu xīng.
往往龙潭上,焚香礼斗星。
拼音:shēn jū bái yún xué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九屑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陇,久滞长安及关中一带,并隐居于华山,遨游边关。直至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与项斯、赵嘏同榜登第。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为太原幕府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尉,后得赦还京。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咸通七年(867年)擢国子太常博士。
工诗属文,其诗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尤以五律见长,深得五言律之三昧。与薛能、顾非熊、殷尧藩等友善,均有诗篇往来;又与贾岛、姚合为诗友,唱酬尤多。善于抒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蕴藉深婉,秀朗自然。
《落日怅望》、《楚江怀古》、《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历来颇为传诵。《出塞词》、《关山曲》等,慷慨激壮,是晚唐较好的边塞诗。乐府诗《征妇叹》哀伤惨恻,最有讽谕。杨慎《升庵诗话》举其《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联,谓“虽柳吴兴(柳恽)无以过也”。部分边塞之作,如《陇上独望》、《边将》、《射雕骑》等,也较沉雄激壮。五古《征妇叹》颇能刻画征妇悲痛心情。七言绝句亦有佳作。宋严羽、明杨慎、清王士祯等,均推其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叶矫然则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认为“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翁方纲《石洲诗话》更以其五律“直可与盛唐诸贤侪伍,不当以晚唐论矣”。
诗作多为投赠、应酬或写羁旅、山林之作,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在《全唐诗》录存其诗172首,编为2卷。生平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有传。
唐咸通九年(869年)病卒于国子太常博士任上,终年约70岁。著有《会昌进士诗集》1卷,《补遗》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