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咄唶令心悲”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咄唶令心悲”出自魏晋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uō zé lìng xīn bēi,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咄唶令心悲”全诗

《赠白马王彪》

咄唶令心悲

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
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
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纾。
郁纾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
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赏析


序说: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和我一起朝老师,在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去世。
至七月和白马王返回国。
后有司以二王返回封国,道路应当区别住在。
毒恨的意思。
因为大别在几天,因此从分析,与王拒绝了。
愤怒而成篇。
拜谒皇帝承明房屋,我将回到旧疆。
清晨出发京城,一天晚上经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想渡河无梁。
乘船越过波涛,怨恨那束路长。
回顾恋城网,引领情感内伤。
太谷为什么冷落,山上的树郁苍苍。
大雨泥我涂,流雨水浩纵横。
路口没有轨,登上高高的山冈上改变方向。
修板造说天,我的马玄以黄。
玄黄还能进,我想起郁以缓解。抑郁缓解率怎么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我们一起,中更不能够一起。
猫头鹰叫衡轭,豺狼在街道。
苍蝇间黑白,谗巧反关系。
想回绝没有路,抓住缰绳停止徘徊。
徘徊又留?相思无尽头。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的身边。
原野为什么萧条,白天忽然西隐藏。
归鸟到乔林,翩翩厉翅膀。
孤兽赶跑索群,衔草还来不及吃饭。
感物伤我心,安抚心灵长叹息。
叹息要做什么?上天给我违背。
怎么念同生,一去不归形。
孤魂翔所以域,灵柩寄京城。
活着的人忽然又走过,阵亡自身衰。
人生活一辈子,去像早晨的露水干。
年在榆树间,影响不能追。
看自己不是金石,好啊!让心悲。
心悲痛感动我神,抛弃不再陈述。
丈夫志四海,万里还邻居。
恩爱只要不亏,在远处分天亲。
何必同衾覆盖,然后展关注。
忧思成疾病,无论是儿女仁。
仓促骨肉情,能不感到痛苦?
痛苦什么思虑?天命信仰值得怀疑。
虚无求仙,松子很久我欺骗。
变化所以在片刻,百年谁能拿?
离别永远没有会,握手要什么时候?
王其爱玉体,共享黄发期。
收住眼泪就是漫长的道路,提笔从此告别。

“咄唶令心悲”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èng bái mǎ wáng biāo
赠白马王彪

xù yuē: huáng chū sì nián wǔ yuè, bái mǎ wáng rèn chéng wáng yǔ yú jù cháo shī, huì jié qì.
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师,会节气。
dào luò yáng, rèn chéng wáng hōng.
到洛阳,任城王薨。
zhì qī yuè yǔ bái mǎ wáng hái guó.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hòu yǒu sī yǐ èr wáng guī fān, dào lù yí yì sù zhǐ.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
yì dú hèn zhī.
意毒恨之。
gài yǐ dà bié zài shù rì, shì yòng zì pōu, yǔ wáng cí yān.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
fèn ér chéng piān.
愤而成篇。
yè dì chéng míng lú, shì jiāng guī jiù jiāng.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qīng chén fā huáng yì, rì xī guò shǒu yáng.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yī luò guǎng qiě shēn, yù jì chuān wú liáng.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fàn zhōu yuè hóng tāo, yuàn bǐ dōng lù cháng.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gù zhān liàn chéng què, yǐn lǐng qíng nèi shāng.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tài gǔ hé liáo kuò, shān shù yù cāng cāng.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lín yǔ ní wǒ tú, liú lǎo hào zòng héng.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zhōng kuí jué wú guǐ, gǎi zhé dēng gāo gāng.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
xiū bǎn zào yún rì, wǒ mǎ xuán yǐ huáng.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xuán huáng yóu néng jìn, wǒ sī yù yǐ shū.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纾。
yù shū jiāng hé niàn? qīn ài zài lí jū.
郁纾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běn tú xiāng yǔ xié, zhōng gèng bù kè jù.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chī xiāo míng héng è, chái láng dāng lù qú.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cāng yíng jiān bái hēi, chán qiǎo fǎn qīn shū.
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
yù hái jué wú qī, lǎn pèi zhǐ chí chú.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chí chú yì hé liú? xiāng sī wú zhōng jí.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qiū fēng fā wēi liáng, hán chán míng wǒ cè.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yuán yě hé xiāo tiáo, bái rì hū xī nì.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guī niǎo fù qiáo lín, piān piān lì yǔ yì.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gū shòu zǒu suǒ qún, xián cǎo bù huáng shí.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gǎn wù shāng wǒ huái, fǔ xīn zhǎng tài xī.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tài xī jiāng hé wéi? tiān mìng yǔ wǒ wéi.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nài hé niàn tóng shēng, yī wǎng xíng bù guī.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gū hún xiáng gù yù, líng jiù jì jīng shī.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cún zhě hū fù guò, wáng méi shēn zì shuāi.
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rén shēng chù yī shì, qù ruò zhāo lù xī.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nián zài sāng yú jiān, yǐng xiǎng bù néng zhuī.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zì gù fēi jīn shí, duō zé lìng xīn bēi.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xīn bēi dòng wǒ shén, qì zhì mò fù chén.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zhàng fū zhì sì hǎi, wàn lǐ yóu bǐ lín.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ēn ài gǒu bù kuī, zài yuǎn fēn rì qīn.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hé bì tóng qīn chóu, rán hòu zhǎn yīn qín.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yōu sī chéng jí chèn, wú nǎi ér nǚ rén.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cāng cù gǔ ròu qíng, néng bù huái kǔ xīn?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kǔ xīn hé lǜ sī? tiān mìng xìn kě yí.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
xū wú qiú liè xiān, sōng zǐ jiǔ wú qī.
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biàn gù zài sī xū, bǎi nián shuí néng chí?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lí bié yǒng wú huì, zhí shǒu jiāng hé shí?
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wáng qí ài yù tǐ, jù xiǎng huáng fà qī.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shōu lèi jí cháng lù, yuán bǐ cóng cǐ cí.
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咄唶令心悲”平仄韵脚


拼音:duō zé lìng xīn bēi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作者简介


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作者介绍


曹植的轶事典故

七步成诗
  曹植“七步成诗”的广为流传:“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于《三国演义》),然而这首诗不见于陈寿的《三国志》,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世说新语》记载着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被处死,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此诗是否为曹植所著作,至现今仍有争议。

洛神悲歌
  对于《文选》中的谬注,清人朱乾在《乐府正义》中鞭挞说,这篇原是曹植借“宓牺氏之女,溺死洛水为神”的传说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心境的《感鄄赋》。鄄者,实为封地也。好事者利用“鄄”与“甄”通,附会出《洛神赋》隐寓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妻甄氏的叔嫂恋事,不独污前人之行,亦且污后人之口。近有学者考证出《洛神赋》的主旨是曹植悼念怀恋其亡妻崔氏女,洛神形象是崔氏女的化身。然而两者说法皆有不妥之处,故此隐喻君臣大义说较为流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云:“本篇或系假托洛神寄寓对君主的思慕,反映衷情不能相通的苦闷。”

梵呗泰斗
  中国本土赞呗之起源,相传为曹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境)时,闻空中天乐梵呗之声,美妙绝伦,意境深远,感悟甚深,于是将其音节纪录下来,结合《太子瑞应本起经》,撰文制音,作成了《太子颂》和《菩萨子颂》,遂成合汉曲梵音而制作梵呗之始。

  梁《高僧传》卷十三:陈思王曹植,深爱声律,属音经音,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治瑞应本起, 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四十二契当指四十二个曲章)

  《法华玄赞》卷四:陈思王登鱼山,闻岩岫诵经,清婉道亮,远俗流响,遂拟其声,而制梵呗。

  《法苑珠林·呗赞篇》卷三十六:魏时陈思王曹植……每读佛经辄流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极也。遂制转赞七声,升降曲折之响,世人讽诵,咸宪章焉。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而侍御皆闻。植深感神理,弥寤法应,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纂文制音,传为后式。 梵声显世,始于此焉。其所传呗,凡有六契。

  由于曹植创制梵呗,意义深远,贡献巨大,所以近人释永悟有词(《东阿王赞》)赞其功德:东阿王植公,降生曹魏王宫,云高天籁连竺中,鱼山接长空。瑞应本起得删治,七步诗八斗雄,和平妙音世界同,梵呗源真宗。(正史当中并无记栽说曹植与佛教有什么联系,曹植与佛教的关系多出自禅林野史以及宗教史中。)

曹植的家庭成员

妻子
崔氏,曹植之妻,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东北)人,崔琰兄长之女。《魏晋世语》记载,崔氏的衣装过于华美,曹操登台看到后,认为她违反了穿着华丽的禁令,回家后崔氏就被赐死了。
谢氏,曹植继妻,召陵县(今河南郾城东)人,太和年间被封为“陈思王妃”,曹植后期软禁生活的伴侣。据史书记载,她一直活到晋代,享年八十余岁。参见曹植 的《谢妻改封陈妃表》。

子女
曹苗,曹植长子,封高阳乡公,早夭。其生平事迹史书缺载,因此少有人知道,其名字出现在曹植的作品《封二子为公谢恩章》。
曹志,曹植次子,初封穆乡公,后迁封为济北王。入晋改封鄄城公,后出任乐平太守,迁散骑常侍、国子博士,转祭酒。太康九年(288)卒,谥曰定公。
曹金瓠,曹植长女,不过出生约190天就夭折,因此少有人知道,其名字出现在曹植的作品《金瓠哀辞》。
曹行女,曹植幼女,比金瓠晚两年出生,约7、8个月就夭折,因此少有人知道,其名字出现在曹植的作品《行女哀辞》。

后裔
曹臣,曹植之孙,曹志之子,元康中为中郎,封关中侯。
曹永洛,曹植十一世孙,奏请北齐孝昭帝在鱼山“兴复灵庙”,“雕镂真容”。

曹植的政治思想

  三曹非常中重视网罗民间隐士,试图把散落在民间的隐士人才都聚集起来。三曹一方面批评动摇隐士所信仰的荒诞无稽,让众人退出山林入世治国。另一方面又歌颂其情操,把隐士视为同道中人,意在招隐求贤、让众人入世治国辅君济世。曹丕的《大墙上蒿行》开头即以人生短暂发问:”今我隐约欲何为?”接着以入世的物质享受诱发隐士们出山,为其建功立业。此诗受到曹植《七启》劝隐士出山,建功立业的影响。 这一方面说明三曹欲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也说明存在着大量的隐士不为朝廷所用。

  曹植的《七启》中假托一个“镜机子”对另一个“玄微子”论述饮食、容饰、羽猎、宫馆、声色、友朋、王道等七个方面的妙处。此赋以招隐求贤、辅君济世为 主旨,大约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发布《求贤令》后。令文有“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作者即据此兴感抒论。规摹汉代枚乘《七发》大赋体制,假设镜机子与隐者玄微子问答联级成文,批评“耽虚好静”、“飞遁离俗”、“隐居大荒”的行为, 借镜机子分类铺叙肴馔、容饰、羽猎、宫馆、声色之妙及游侠、俊 公子之奇节异行,最后以赞颂“圣宰”(即曹操)之“翼帝霸世”、 “举不遗才”、“国富民康”、建“霸道之至隆”的功绩,说服玄微子 “从子而归”,表达了”君子不遁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的积极用世、建功立业的政治态度和理想抱负。篇制宏大,铺陈夸饰,辞采瑰丽,气势慷慨,变《七发》散体笔势为骈俪整饬的精描细绘,而流畅生动过之。

曹植的人物生平

才气逼人
  初平三年(192年),曹植出生于东武阳。曹植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当时曹操在北方尚未站稳脚跟,缺乏固定的根据地,家属常随军行止,因此幼年的曹植同众多兄弟们一样,是在戎马倥偬的生活中度过的。这种戎伍生活一直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击败了劲敌袁绍集团,攻克了其经营多年的邺城(今河北临漳),方才有所改变。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

  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岁的曹植第一次随父东征海贼管承到达淳于(今安丘东北)。

  建安十二年(207年)一月回师邺城,他在《求自试表》中所说“东临沧海”即指此事。九月,16岁的曹植随父北征柳城(今辽宁朝阳),他在《求自试表》中说“北出玄塞”即指此行,《白马篇》就是曹植对此期间随父征战的写照。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17岁的曹植随父南征刘表至新野,后又随父与孙权战于赤壁。

  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植随父征战第一次回到家乡亳州。

太子之争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建安十六年(211年)秋,刚行冠礼的曹植暂时告别了在邺城宴饮游乐、吟诗作赋的优游生活,慨然请缨,随父西征。一路上跋山涉水,晓行夜宿。当西征大军辗转到帝都洛阳时,曹植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饱受战火的洗劫,洛阳城往日的繁华消逝得无影无踪,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荆棘丛生,昔日气势雄浑的皇宫已成一片废墟,湮没在杂草间,片片黄叶满城乱舞。满腔热血的曹植怀着一颗立功垂名的心,随西征军离开洛阳,继续向西进发。经过一年多的兼并战争,西部最终结束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迎来了它的稳定与安宁。凯旋的曹植不久即被封为临淄侯。

  在邺城时期,有一件对曹植来说是至关重要、并影响到他一生的事,这就是世子之争。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改封临淄侯。这一年,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尤其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洛水感怀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植时年29岁,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曹丕称帝之后,对曹植严加防范。后来,曹丕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黄初二年(221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邑八百户;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是年作《野田黄雀行》,这次改封成为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在《洛神赋》中,诗人描摹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倾心仰慕和热爱;又虚构了向洛神求爱的故事,象征了自己对美好理想梦寐不辍的热烈追求;最后通过恋爱失败的描写,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

忧生之嗟
  黄初四年(223年),32岁的曹植徙封雍丘王。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归来,路过雍丘,与曹植见面,增其户五百。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壮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书曹叡,要求给予政治上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铁石心肠之人动容。但过于冷静理智的曹叡却心如古井,不起微澜,对于曹植的种种表白和要求,只是口头上给予嘉许而已。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

  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曹植徙封东阿,其间潜心著作,研究儒典。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曹植的文艺著作

文艺著作
  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的作品收录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共10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

(代表作品 )
洛神赋 幽思赋 迷迭香赋 释愁文
髑髅说 归思赋 九愁赋 闲居赋
登台赋 神龟赋(并序) 酒赋 芙蓉赋

(代表作品)
七哀诗 杂诗(六首) 公宴诗 侍太子坐
送应氏(二首) 闺情(二首) 赠徐干 应诏
赠白马王彪 情诗 朔风 矫志

乐府(代表作品)
箜篌引 升天行(二首) 仙人篇 妾薄命(二首)
白马篇 薤露行 丹霞蔽日行 种葛篇
名都篇 美女篇 飞龙篇 惟汉行

书法
  据《书断》记载,“曹植亦工书。”《宣和书谱》上亦记载曹植少年聪慧,记忆力惊人,万言不忘,其胸中磊落之气发于笔墨闲。曹植以章草书写的《鹞雀赋》乃书法中一极品。

画论
  曹植著有《画赞序》,是中国画论史上流传下来的第一篇专题论画的文章。它可以同汉代的《毛诗序》相提并论。《毛诗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专谈诗歌的文章,阐述诗歌的伦理教化作用;《画赞序》则主张绘画在"教化"方面应具有的功用。这当然是儒家思想。但曹植在这里明确了绘画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意义,肯定了绘画艺术的地位,则是很重要的。

  曹植明确提出画能“存乎鉴戒”。而且这种“鉴戒”还不是图解式的进行,而是通过绘画艺术形象引起观画者的感情共鸣产生的。他谈到绘画引起观画者的感情反应,有“仰载”、“悲惋”、“切齿”、“忘食”、“抗首”、“叹息”、“侧目”、“嘉贵”等等。这是不同的人物画像所引起的不同的如此丰富多样的感情反应,这就接触到了绘画艺术的特征。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接触这一问题。它与曹丕《典论·论文》第一次讲文章要有作者的性情是一致的。两者在理论上可说都是开启以后那个文艺自觉时代的先声。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