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常山蛇势少能明”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常山蛇势少能明”出自宋代阳枋的《和王南运八阵碛》,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g shān shé shì shǎo néng mí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常山蛇势少能明”全诗

《和王南运八阵碛》

常山蛇势少能明

常山蛇势少能明,治法还从阵法寻。
先正后奇严自胜,堂堂真是武侯心。


赏析


诗词:《和王南运八阵碛》
朝代:宋代
作者:阳枋

中文译文:
常山蛇势少能明,
治法还从阵法寻。
先正后奇严自胜,
堂堂真是武侯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充满战略智慧和英勇胆识的画面。诗人以八阵碛为背景,以八卦阵法中的“蛇势”为象征,表达了治理国家的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首句“常山蛇势少能明”,意味着蛇形阵法并不常见,很少有人能够洞察其奥妙之处。这里的“常山”指的是常山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重镇,因此常山蛇势的隐秘更加突出。

接下来的两句“治法还从阵法寻,先正后奇严自胜”,表达了治国理政的思想,即通过研究兵法和战阵,找到治理国家的方法。首先要正本清源,恪守正道;其次要善于运用奇妙的策略;最后要严明纪律,自然能够获得胜利。这种智慧和胜利的对应关系让人深思。

最后一句“堂堂真是武侯心”,表达了作者对诗中所描述的治国英才的赞叹和敬意。这句话暗示着作者对那些有智慧和勇气的领导者的赞美,将他们与古代著名的战略家诸葛亮相提并论。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智谋胆识与军事策略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治国英才的赞美和敬仰。通过描绘八阵碛的景象,诗人让读者思考智慧和战略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以及那些具备这种才能的领袖们的重要性。

“常山蛇势少能明”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wáng nán yùn bā zhèn qì
和王南运八阵碛

cháng shān shé shì shǎo néng míng, zhì fǎ hái cóng zhèn fǎ xún.
常山蛇势少能明,治法还从阵法寻。
xiān zhèng hòu qí yán zì shèng, táng táng zhēn shì wǔ hòu xīn.
先正后奇严自胜,堂堂真是武侯心。

“常山蛇势少能明”平仄韵脚


拼音:cháng shān shé shì shǎo néng míng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平韵) 下平八庚

作者简介


阳枋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作者介绍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