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岂失穷民”出自宋代赵蕃的《次韵郑季奕见寄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èng qǐ shī qióng mí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政岂失穷民”全诗:一写山中信,自嗟天外人。
诗无咏贫士,政岂失穷民。
已悟哀仍乐,勿论亨与屯。
我交非势利,宁有白头新。
《次韵郑季奕见寄二首》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中有人写来信,
自叹身处世外人。
诗中无咏贫困士,
政治怎能忽视穷民。
我已领悟哀和乐,
不要谈论亨和屯。
我与友人非利益交往,
宁愿有白发而新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反思,展现了他对贫困人民的关注和对政治失职的愤慨。诗人将自己置身于山野之间,远离尘嚣,感慨自己与世隔绝,与天人不同。诗人指出,现实中的诗歌很少描绘贫困的人民,政治家也常常忽视穷苦百姓的利益。然而,诗人已经明白了忧愁与快乐,不再关心权势和财富的得失。他与朋友交往并不追求私利,宁愿拥有白发,也希望焕发新生的力量。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悟。诗人首先以山中有人写来信的情景开篇,将自己置身于山野之间,彰显了自己的超脱和独立。他自嘲身处世外人,意味着他对社会现实的疏离感和对凡俗之事的厌弃。接着,诗人指出诗歌很少描绘贫困人民,政治家也常常忽视穷苦百姓的利益,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政治失职的愤慨。然而,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已经领悟到的哀与乐,表明自己已超越了功利和利益的追求,不再追求权势和财富。最后,诗人强调自己与友人的交往是无私的、不追求私利的,宁愿拥有白发,也希望焕发新生的力量,表达了对真诚友谊和内心新生的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纯粹、无私的生活态度的追求。诗人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自己与尘世的隔绝和超脱,强调自己不受外界干扰,保持独立的思考和生活方式。诗人通过对贫困人民和政治失职的揭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不满的情感。然而,诗人并不沉湎于痛苦之中,而是通过领悟哀与乐,追求内心的平和和满足。诗人以友谊和真诚的交往为依托,表达了对纯真、无私、新生的向往和追求。
cì yùn zhèng jì yì jiàn jì èr shǒu
次韵郑季奕见寄二首
yī xiě shān zhōng xìn, zì jiē tiān wài rén.
一写山中信,自嗟天外人。
shī wú yǒng pín shì, zhèng qǐ shī qióng mín.
诗无咏贫士,政岂失穷民。
yǐ wù āi réng lè, wù lùn hēng yǔ tún.
已悟哀仍乐,勿论亨与屯。
wǒ jiāo fēi shì lì, níng yǒu bái tóu xīn.
我交非势利,宁有白头新。
拼音:zhèng qǐ shī qióng mín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