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更上雨花台”出自宋代张舜民的《长干寺同刘宫苑浴》,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kān gèng shàng yǔ huā tái,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不堪更上雨花台”全诗:人看浴出如枯木,我自无心类死灰。
在处秋风吹鬓发,不堪更上雨花台。
《长干寺同刘宫苑浴》是宋代诗人张舜民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们看到我沐浴后如同枯木一般,但我内心却没有丝毫波澜,宛如死灰般平静。当秋风吹拂我的鬓发时,我无法再忍受不上雨花台的痛苦。
诗意:
这首诗以长干寺和刘宫苑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懑和无奈。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浴后面对他人的眼光时的无动于衷,表明他内心已经如死灰般冷静。然而,当秋风吹拂他的鬓发时,他无法再忍受自己不能登上雨花台的遗憾和苦闷。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独特的意象和婉转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矛盾。诗人以自己在浴后如枯木一般的形象,形容了自己的无动于衷和平静,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态度。然而,当秋风吹拂他的鬓发时,他内心的痛苦和不甘开始浮现,无法再忍受不能达到心中的理想和追求。雨花台作为一个象征着卓越和荣耀的地方,代表了诗人对于成功和成就的向往,对于无法达到这个目标的遗憾和沮丧。
整首诗词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表达了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于理想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结合,诗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相融合,使诗词更具表现力和含义。这首诗词展示了张舜民细腻的感受力和对生命境遇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情感共鸣,是宋代文学中的一篇佳作。
cháng gàn sì tóng liú gōng yuàn yù
长干寺同刘宫苑浴
rén kàn yù chū rú kū mù, wǒ zì wú xīn lèi sǐ huī.
人看浴出如枯木,我自无心类死灰。
zài chù qiū fēng chuī bìn fà, bù kān gèng shàng yǔ huā tái.
在处秋风吹鬓发,不堪更上雨花台。
拼音:bù kān gèng shàng yǔ huā tái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张舜民随高遵裕西征灵夏,无功而还,他作诗嘲讽有"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军斫作薪"及"白骨似沙沙似雪,将军休上望乡台"(《西征途中二绝》)等句,因遭转运判官李察劾奏,贬为监郴州酒税。其后位渐通显,而议论雄迈,气不少衰。晁公武称其"文豪重有理致,而最刻意于诗"。晚年作乐府百余篇。自序中说:"年□耳顺,方敢言诗,百世之后,必有知音者。"其代表作《打麦》吸取民间乐府手法,描述四月麦熟田家辛勤收割的劳动场面,并揭露官赋剥削造成的不平等现象,具有较深的现实意义。
张舜民的词作与苏轼风格相近,所以有的作品被人误为苏词。宋人周紫芝《书张舜民集后》说:"世所歌东坡南迁词,'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二语,乃舜民过岳阳楼作"。张舜民生平爱画,且题评精确。虽南迁羁旅中,所经各地也必搜访题识,东南各处士大夫家所藏名作,全被载录。亦能自作山水。其文集今存《画墁集》8卷,补遗1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及《丛书集成》本。词存四首。以《卖花声》为最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