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可尊前举罚”出自金朝段克己的《鹧鸪天》,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yóu kě zūn qián jǔ fá,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犹可尊前举罚”全诗:七字骊珠句法豪。
老夫倒甲堕缨髦。
舆薪不见明何谓,雷雨无声麦已漂。
穷砚墨,几昏朝。
星星鬓发半刁骚。
从人笑我冬烘甚,犹可尊前举罚
《鹧鸪天·七字骊珠句法豪》是金朝时期段克己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七字骊珠句法豪。
老夫倒甲堕缨髦。
舆薪不见明何谓,
雷雨无声麦已漂。
穷砚墨,几昏朝。
星星鬓发半刁骚。
从人笑我冬烘甚,
犹可尊前举罚。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七字骊珠句为表现形式,描绘了金朝时期的一幅景象。诗人自述年老体衰,甲胄和缨髦已经摔落,体力逐渐衰退。他感慨道,现在的时代变化太快,智者也难以看清其中的意义。雷雨无声,麦田被水冲刷,象征着无声的灾难已经降临,人们还未察觉。诗人提到自己的砚台和墨汁,暗示他的才思渐渐枯竭,昏昏沉沉的早晨。他的头发已经斑白,半是聪明才智,半是狡诈的老狐狸。他自嘲道,别人嘲笑他的冬天烘烤得太过火,尽管如此,他愿意在尊贵的人面前受罚。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七字骊珠句形式表达了诗人自述的情感和对时代变迁的观察。诗中透露出诗人年老体衰的无奈和对时代的忧虑。他以雷雨麦田为隐喻,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灾难的麻木。通过砚台、墨汁和头发的描写,诗人展示了自己的智慧和老谋深算的一面。最后,他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坚持和不屈,即使受到他人嘲笑,也愿意在尊贵之人面前接受责罚。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自身衰老的感慨,展示了金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zhè gū tiān
鹧鸪天
qī zì lí zhū jù fǎ háo.
七字骊珠句法豪。
lǎo fū dào jiǎ duò yīng máo.
老夫倒甲堕缨髦。
yú xīn bú jiàn míng hé wèi, léi yǔ wú shēng mài yǐ piào.
舆薪不见明何谓,雷雨无声麦已漂。
qióng yàn mò, jǐ hūn cháo.
穷砚墨,几昏朝。
xīng xīng bìn fà bàn diāo sāo.
星星鬓发半刁骚。
cóng rén xiào wǒ dōng hōng shén, yóu kě zūn qián jǔ fá
从人笑我冬烘甚,犹可尊前举罚
拼音:yóu kě zūn qián jǔ fá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六月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段克己为河汾诗派作者,兼擅填词,存世作品中一些诗词,写故国之思,颇有感情。如“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他也关心民间疾苦,曾哀吟“生民冤血流未尽,白骨堆积如山丘”(《癸卯中秋之夕与诸君会饮山中,感时怀旧》)。然而写得最多的还是山光水色和隐逸生活,刻画山川的雄伟(如《乙巳清明游青阳峡》),描绘风光的绮丽(如〔满江红〕《寿卫生行之》),都有特色。写隐居生活如:“四壁摧颓手重泥”(《冬夜自适》)、“便把锄头为枕,眠芳草”(〔满庭芳〕《山居偶成》),虽只是生活片断的记录,但也可以看出他是安于淡泊和有劳动体会的。前人称段克己的作品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在继承文学传统方面,他受苏、辛的影响比较明显。其弟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也有文名,诗词风格与克己相近。金代赵秉文以“二妙”相誉,后人编他们的合集时,称《二妙集》。
《中州集》成书之日,段克己尚在世,所以元好问未录其诗词。《二妙集》8卷,有吴昌绶双照楼影元刊本。又有海丰吴氏《九金人集》本,增《补遗》1卷。二本文字间有不同。词亦见《强村丛书》和《全金元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