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颇多病”出自宋代王炎的《初春苦寒久不到双溪成长句书怀》,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ǎo qù pō duō bì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老去颇多病”全诗:老去颇多病,苦寒摧折之。
袍茧非不温,不能护清羸。
蒲团稳附火,蓄缩如冻龟。
西山有桃李,借问惟枯枝。
好花何时开,仲春以为期。
荣悴自相代,出处亦有宜。
天寒但深藏,日暖当游嬉。
强健不须喜,老死何必悲。
晓日升扶桑,莫还入崦嵫。
置之勿复道,理达心何疑。
《初春苦寒久不到双溪成长句书怀》是宋代王炎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老去且饱受寒冷之苦的心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初春苦寒久不到双溪成长句书怀
春天初至,寒冷已久而未能到达双溪,我写下这些长句表达内心的思念。
诗意:
这首诗词以初春的季节为背景,描绘了作者老去以及身体的不适。他感到寒冷的折磨,无法温暖自己,也无法保护自己的体弱。他提到了自己坐在蒲团上取暖,保持身体的温度,但他的身体却像冻僵的乌龟一样收缩。他询问西山是否有桃李花开,借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期待。他觉得自己的荣耀已经消逝,代之以衰老和凋零,但他也相信这是宇宙的规律,一切都有其合适的存在方式。他建议在寒冷的天气里保持藏匿,而在温暖的阳光下尽情享受游玩。他认为强壮的身体并不需要多么欣喜,而老去和死亡也不必过于悲伤。最后,他告诫自己不要回到偏僻的山峦,而要保持理智和心灵的清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认知。他在苦寒之中感到孤独和无助,却依然对美好事物充满了向往。他对于人生的衰老和死亡持有一种豁达的态度,认为这是自然规律,不必过于悲伤。最后,他呼吁人们要保持理智和清明的思维,不要迷失于远离尘嚣的山野,而要积极面对生活的现实。
这首诗词展示了王炎独特的思想境界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同时通过精湛的词艺,将复杂的情感和哲理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它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以及面对岁月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性时应该持有的态度。
chū chūn kǔ hán jiǔ bú dào shuāng xī chéng cháng jù shū huái
初春苦寒久不到双溪成长句书怀
lǎo qù pō duō bìng, kǔ hán cuī shé zhī.
老去颇多病,苦寒摧折之。
páo jiǎn fēi bù wēn, bù néng hù qīng léi.
袍茧非不温,不能护清羸。
pú tuán wěn fù huǒ, xù suō rú dòng guī.
蒲团稳附火,蓄缩如冻龟。
xī shān yǒu táo lǐ, jiè wèn wéi kū zhī.
西山有桃李,借问惟枯枝。
hǎo huā hé shí kāi, zhòng chūn yǐ wéi qī.
好花何时开,仲春以为期。
róng cuì zì xiāng dài, chū chù yì yǒu yí.
荣悴自相代,出处亦有宜。
tiān hán dàn shēn cáng, rì nuǎn dāng yóu xī.
天寒但深藏,日暖当游嬉。
qiáng jiàn bù xū xǐ, lǎo sǐ hé bì bēi.
强健不须喜,老死何必悲。
xiǎo rì shēng fú sāng, mò hái rù yān zī.
晓日升扶桑,莫还入崦嵫。
zhì zhī wù fù dào, lǐ dá xīn hé yí.
置之勿复道,理达心何疑。
拼音:lǎo qù pō duō bìng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