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恨斋居方慎独”出自宋代杨亿的《次韵和李寺丞见寄之什》,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kǔ hèn zhāi jū fāng shèn dú,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苦恨斋居方慎独”全诗:云章承诏祝高穹,夜聪空歌宿绛宫。
正怯龟肠终日内,忽膞雁信五城中。
八珍伊鼎鹽梅味,九夏尧厨萐莆风。
苦恨斋居方慎独,朵颐大嚼与谁同。
《次韵和李寺丞见寄之什》是宋代杨亿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云章承诏祝高穹,
夜聪空歌宿绛宫。
正怯龟肠终日内,
忽膞雁信五城中。
八珍伊鼎鹽梅味,
九夏尧厨萐莆风。
苦恨斋居方慎独,
朵颐大嚼与谁同。
中文译文:
云章接受皇帝的圣旨,祝福高天穹宇,
夜晚聆听空中歌声,宛如宿在绛纱宫中。
正是因为胆怯而心神内向,
却突然接到了雁传的消息,来自五城之中。
美味的八珍佳肴与鹽梅食品,
如同尧时的厨房所烹调的夏季风味。
我苦恼地居住在斋房中,一直孤独地慎重行事,
享受美食时,我独自一人大口咀嚼,不知与谁为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杨亿在斋居中的寂寞和孤独之感,以及对美食的向往和享受。诗人自称“云章”,表示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向高天穹宇祝福。他在夜晚独自一人,倾听空中的歌声,仿佛置身于绛纱宫中。然而,诗人正是因为胆怯和内向的性格,常常在斋居中度过整天,与外界隔绝。然而,忽然间他接到了雁传的消息,来自五城之中,使他感到惊讶和不安。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美味的八珍佳肴和鹽梅食品,以及尧时的厨房所烹调的夏季风味。这些美食的描述暗示了诗人对丰盛美味的向往和渴望。然而,他却苦恼地居住在斋房中,常常独自一人,行事慎重。诗人在享受美食时,大口咀嚼,却不知道有谁可以与他一同分享。
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冲突和对寂寞的抱怨。他一方面祝福高天穹宇,渴望与外界相连,聆听歌声;另一方面,他却又深陷孤独的斋居之中,无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这种对矛盾心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对人际交往的渴望,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的内心世界和矛盾心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cì yùn hé lǐ sì chéng jiàn jì zhī shén
次韵和李寺丞见寄之什
yún zhāng chéng zhào zhù gāo qióng, yè cōng kōng gē sù jiàng gōng.
云章承诏祝高穹,夜聪空歌宿绛宫。
zhèng qiè guī cháng zhōng rì nèi, hū zhuān yàn xìn wǔ chéng zhōng.
正怯龟肠终日内,忽膞雁信五城中。
bā zhēn yī dǐng yán méi wèi, jiǔ xià yáo chú shà pú fēng.
八珍伊鼎鹽梅味,九夏尧厨萐莆风。
kǔ hèn zhāi jū fāng shèn dú, duǒ yī dà jiáo yǔ shuí tóng.
苦恨斋居方慎独,朵颐大嚼与谁同。
拼音:kǔ hèn zhāi jū fāng shèn dú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史馆修书
杨亿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咸平元年(998)书成。景德二年(1005)与王钦若主修《册府元龟》。
诗作
在史馆修书时,曾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唱和。他将唱和诗编为《西昆酬唱集》。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说他们写诗的目的是“在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磋”,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写的诗,其题材范围必然是比较狭隘的。全集70个诗题,主要有三类题材:一是借古喻今的怀古脉史诗,如《始皇》、《宜曲》、《汉武》、《南朝》、《明皇》等皆属此类;二是描摹物态的咏物诗,如《鹤》、《梨》、《柳絮》《萤》、《泪》等;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生活内容的闲适诗,如《直夜》、《夜宴》、《别墅》等。集内诗歌重雕琢用典,铺陈词藻,讲究声律,被称为“西昆体”,在宋初诗坛上影响颇大。在西昆诗人中,杨亿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朱熹评之为“巧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他的诗歌创作与探索为后来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提供了经验与教训,是宋诗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西昆体
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北宋初期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以李商隐为楷模的诗歌风尚主宰了宋初整个诗坛。相对而言,以学习白居易为宗旨的白体(代表人物王禹),以学习贾岛、姚合为主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林逋),则是两个松散的诗人群体,其影响都不及西昆体。西昆体诗虽孕育于宋初馆阁唱和之风,但不能说是贵族文学,其代表人物杨亿风骨清亮,具有独立于皇权的人格意识,在他身上显示了宋代士人典型的气质人品;西昆体与白体,不仅对立,而且相互渗透、并行发展,故它实际上是白体、义山体、唐彦谦体混合的产物,一方面重视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符合宋代文化的内转趋势,另一方面使白诗和晚唐诗的讽谕精神在馆阁唱和这一特定创作机遇中得到了传承;杨亿咏史诗的规讽之意,以及他的咏物、咏怀诗中的个人感怀,可称盛世哀音。 因此,杨亿为首的西昆体不仅仅是对晚唐诗风的“简单复归”,它为真正的“宋调”的成立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西昆体虽然没有能在唐诗之外开辟新的境界,但是相对平直浅陋的五代诗风而言,它整饰、典丽、深密的诗风毕竟意味着艺术上的进步。在宋初诗坛弥漫着白体和晚唐体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诗风背景下,西昆体的出现无疑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
他又以骈文名世。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诗五卷、杂文十五卷),有《浦城遗书》本,《品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本。又有《杨文公谈苑》15卷,记述平生见闻,原书已佚。《宋朝事实类苑》及《说郛》等书中尚存100多条;《类说》也引60多条,但有删节。《谈苑》涉及文人轶事、民情风俗、里巷琐事,有文学史料价值。
杨文公时常告诫他的学生,做文章应该避免套用方言俗语。不久,他拟了一篇奏章,里面有句话说:“伏惟陛下德迈九皇”。有个学生郑戬看了,觉得 “德迈九皇”读音很像 “得卖韭黄”(韭菜的根叫韭黄),便立刻请教他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得卖生菜?”杨亿给这一问引得大笑起来,于是把这一句改掉了。
寇准在中书省。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水底中的太阳是天空中的太阳)”没有谁能对出,恰好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杨亿(974年-1020年12月17日),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
7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京阙》:“七闽波渺邈,双阙气 。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年少时便有“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之志,太宗甚为赏异。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赐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真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真宗后期,为群小包围,王钦若、丁谓、陈彭年等人,希上邀宠,杨亿侧于其间,遭到排挤,处境艰危。
他反对真宗搞劳民伤财的祀神求仙,其仕宦生涯也并不都在馆阁之中,他曾多次出任地方官,接触过较为广阔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