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遣鸱夷送酒来”出自宋代阳枋的《诸公招饮不赴诗送酒》,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ù qiǎn chī yí sòng jiǔ lái,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故遣鸱夷送酒来”全诗:又桨浮波日夜催,胥涛不到子陵台。
为怜摘菊空盈把,故遣鸱夷送酒来。
诗词:《诸公招饮不赴诗送酒》
朝代:宋代
作者:阳枋
诗意:
《诸公招饮不赴诗送酒》是宋代诗人阳枋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的愁思和寂寞之情。诗人以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描述了汽船行驶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但目的地子陵台上的胥涛却始终未能到达。诗人悲伤地触景生情,折下一束菊花,空空地捧着,无人赏识,于是派遣鸱夷送上酒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赏析:
《诸公招饮不赴诗送酒》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情的意境。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富有情感,以桨船行驶的场景形容时间的流逝,映衬出诗人的焦急和孤寂。子陵台作为一处代表遥远、渴望之地,象征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诗人用菊花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无人赏识的心情,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失望。最后,诗人派遣鸱夷送酒,表达了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渴望相聚的心愿。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渴望。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在自然景物之上,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和情感体验。整首诗以简约的笔触勾勒出复杂的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的空间。
zhū gōng zhāo yǐn bù fù shī sòng jiǔ
诸公招饮不赴诗送酒
yòu jiǎng fú bō rì yè cuī, xū tāo bú dào zǐ líng tái.
又桨浮波日夜催,胥涛不到子陵台。
wèi lián zhāi jú kōng yíng bǎ, gù qiǎn chī yí sòng jiǔ lái.
为怜摘菊空盈把,故遣鸱夷送酒来。
拼音:gù qiǎn chī yí sòng jiǔ lái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