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暗中白发随芳草”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暗中白发随芳草”出自宋代李弥逊的《虞美人(咏古)》,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àn zhōng bái fà suí fāng cǎo,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暗中白发随芳草”全诗

《虞美人(咏古)》

暗中白发随芳草

上阳迟日千门锁。
花外流莺过。
一番春去又经秋。
惟有深宫明月、照人愁。
暗中白发随芳草
却恨容颜好。
更无魂梦到昭阳。
肠断一双飞燕、在雕梁。


赏析


诗词:《虞美人(咏古)》
朝代:宋代
作者:李弥逊

上阳迟日千门锁。
花外流莺过。
一番春去又经秋。
惟有深宫明月、照人愁。

暗中白发随芳草。
却恨容颜好。
更无魂梦到昭阳。
肠断一双飞燕、在雕梁。

中文译文:
太阳偏晚,千门万户已经关闭。
花外莺鸟飞过。
一轮春花又经历了秋天。
只有深宫中的明亮月光,照亮了人们的忧愁。

在暗处,随着芳草,白发悄悄生长。
我却悔恨自己的容颜太美好。
再也没有魂魄梦游到昭阳宫。
内心痛苦得像一对飞燕,停在雕梁之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古代女子的悲伤和忧愁。诗人通过以虞美人为主题,表达了对美丽而短暂的青春时光的思考和悲叹。

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太阳偏晚时,深宫的大门关闭,暗示了虞美人的凄凉遭遇。花外流过的莺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春天的离去和秋天的到来。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深宫中的明亮月光照人的愁绪,表达了虞美人在寂寞中的心情。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她的忧愁和内心的痛苦。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虞美人的白发随着芳草悄悄生长,表达了她年华逝去的无奈和悲伤。虞美人悔恨自己容颜过于美好,可能导致她的遭遇和境地。

最后,诗人写到虞美人再也无法梦游到昭阳宫,内心痛苦如同停在雕梁上的一对飞燕。这句表达了她对过去幸福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力感。

整首诗以凄凉的笔调描绘了虞美人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通过对时间的流逝和容颜凋零的描述,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无力抗争。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残酷。

“暗中白发随芳草”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ú měi rén yǒng gǔ
虞美人(咏古)

shàng yáng chí rì qiān mén suǒ.
上阳迟日千门锁。
huā wài liú yīng guò.
花外流莺过。
yī fān chūn qù yòu jīng qiū.
一番春去又经秋。
wéi yǒu shēn gōng míng yuè zhào rén chóu.
惟有深宫明月、照人愁。
àn zhōng bái fà suí fāng cǎo.
暗中白发随芳草。
què hèn róng yán hǎo.
却恨容颜好。
gèng wú hún mèng dào zhāo yáng.
更无魂梦到昭阳。
cháng duàn yī shuāng fēi yàn zài diāo liáng.
肠断一双飞燕、在雕梁。

“暗中白发随芳草”平仄韵脚


拼音:àn zhōng bái fà suí fāng cǎo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作者简介


李弥逊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作者介绍


李弥逊的著述名录

  李弥逊和李纲是好朋友,政治主张相同,诗歌酬答也很多。钱钟书认为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的生平

  李弥逊,约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年约七十二岁左右。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1114)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1125),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高宗建炎元年(1127),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