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独依青桐听鼓声”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独依青桐听鼓声”出自宋代杨亿的《独怀》,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ú yī qīng tóng tīng gǔ shēng,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独依青桐听鼓声”全诗

《独怀》

独依青桐听鼓声

独依青桐听鼓声,参旗应落上三更。
凉风卷雨忽中断,明月背云还倒行。
赖有清吟消意马,岂无美酒破愁城。
是非人世何须较,方外吾师阮步兵。


赏析


诗词:《独怀》
朝代:宋代
作者:杨亿

独依青桐听鼓声,
参旗应落上三更。
凉风卷雨忽中断,
明月背云还倒行。
赖有清吟消意马,
岂无美酒破愁城。
是非人世何须较,
方外吾师阮步兵。

中文译文:
我独自倚靠在青桐树下,聆听着鼓声,
参看旗帜应该已经降下,已过了半夜三更。
凉风卷起雨水,突然中断了,
明亮的月亮背对着云彩,倒退着行进。
幸好有清吟消解了烦忧的坐骑,
难道没有美酒可以破开忧愁的城池吗?
是非纷争在人世间又何必计较,
我追求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师傅,那位阮步兵。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在青桐树下独自思索的心境和态度。诗人借景抒发了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看法。

首先,诗中的青桐树是诗人倚靠的背景,代表了一种静谧和宁静。诗人独自依靠在青桐树下,聆听鼓声,这种场景营造出一种冥思苦想的氛围。

其次,参旗应落上三更,表明时间已经过了半夜,夜深人静。这里的参旗可能指代战争或军事行动,而夜晚的沉寂意味着一种孤独和思考的空间。

诗中的凉风卷起雨水,却又突然中断,明月背云还倒行,描绘了一种变幻莫测的景象。凉风中断和明月倒行,暗示着事物并非总是按照人们的期望发展,世事无常,变化无常。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清吟和美酒,表达了他寻求消解烦忧的愿望。清吟是一种吟诵诗文的方式,可以使人心境平静。美酒则象征着快乐和放松,可以破解忧愁。诗人通过这两种方式,试图摆脱内心的烦忧和纷扰。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了是非纷争和追求超脱。诗人认为人世间的是非之争并不值得计较,他渴望超脱尘世的境界。方外吾师阮步兵,表明诗人的师傅阮步兵是他追求超脱的榜样和引导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独自思索和追求超脱的心境。诗人渴望通过吟诵和美酒来消解烦忧,同时对于人世间的是非纷争抱持超然的态度。

“独依青桐听鼓声”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ú huái
独怀

dú yī qīng tóng tīng gǔ shēng, cān qí yīng luò shàng sān gēng.
独依青桐听鼓声,参旗应落上三更。
liáng fēng juǎn yǔ hū zhōng duàn, míng yuè bèi yún hái dào xíng.
凉风卷雨忽中断,明月背云还倒行。
lài yǒu qīng yín xiāo yì mǎ, qǐ wú měi jiǔ pò chóu chéng.
赖有清吟消意马,岂无美酒破愁城。
shì fēi rén shì hé xū jiào, fāng wài wú shī ruǎn bù bīng.
是非人世何须较,方外吾师阮步兵。

“独依青桐听鼓声”平仄韵脚


拼音:dú yī qīng tóng tīng gǔ shēng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作者简介


杨亿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作者介绍


杨亿的文学成就

史馆修书
  杨亿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咸平元年(998)书成。景德二年(1005)与王钦若主修《册府元龟》。

诗作
  在史馆修书时,曾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唱和。他将唱和诗编为《西昆酬唱集》。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说他们写诗的目的是“在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磋”,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写的诗,其题材范围必然是比较狭隘的。全集70个诗题,主要有三类题材:一是借古喻今的怀古脉史诗,如《始皇》、《宜曲》、《汉武》、《南朝》、《明皇》等皆属此类;二是描摹物态的咏物诗,如《鹤》、《梨》、《柳絮》《萤》、《泪》等;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生活内容的闲适诗,如《直夜》、《夜宴》、《别墅》等。集内诗歌重雕琢用典,铺陈词藻,讲究声律,被称为“西昆体”,在宋初诗坛上影响颇大。在西昆诗人中,杨亿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朱熹评之为“巧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他的诗歌创作与探索为后来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提供了经验与教训,是宋诗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西昆体
  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北宋初期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以李商隐为楷模的诗歌风尚主宰了宋初整个诗坛。相对而言,以学习白居易为宗旨的白体(代表人物王禹),以学习贾岛、姚合为主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林逋),则是两个松散的诗人群体,其影响都不及西昆体。西昆体诗虽孕育于宋初馆阁唱和之风,但不能说是贵族文学,其代表人物杨亿风骨清亮,具有独立于皇权的人格意识,在他身上显示了宋代士人典型的气质人品;西昆体与白体,不仅对立,而且相互渗透、并行发展,故它实际上是白体、义山体、唐彦谦体混合的产物,一方面重视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符合宋代文化的内转趋势,另一方面使白诗和晚唐诗的讽谕精神在馆阁唱和这一特定创作机遇中得到了传承;杨亿咏史诗的规讽之意,以及他的咏物、咏怀诗中的个人感怀,可称盛世哀音。 因此,杨亿为首的西昆体不仅仅是对晚唐诗风的“简单复归”,它为真正的“宋调”的成立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西昆体虽然没有能在唐诗之外开辟新的境界,但是相对平直浅陋的五代诗风而言,它整饰、典丽、深密的诗风毕竟意味着艺术上的进步。在宋初诗坛弥漫着白体和晚唐体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诗风背景下,西昆体的出现无疑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
  他又以骈文名世。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诗五卷、杂文十五卷),有《浦城遗书》本,《品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本。又有《杨文公谈苑》15卷,记述平生见闻,原书已佚。《宋朝事实类苑》及《说郛》等书中尚存100多条;《类说》也引60多条,但有删节。《谈苑》涉及文人轶事、民情风俗、里巷琐事,有文学史料价值。

杨亿的轶事

  杨文公时常告诫他的学生,做文章应该避免套用方言俗语。不久,他拟了一篇奏章,里面有句话说:“伏惟陛下德迈九皇”。有个学生郑戬看了,觉得 “德迈九皇”读音很像 “得卖韭黄”(韭菜的根叫韭黄),便立刻请教他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得卖生菜?”杨亿给这一问引得大笑起来,于是把这一句改掉了。

  寇准在中书省。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水底中的太阳是天空中的太阳)”没有谁能对出,恰好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杨亿的生平

  杨亿(974年-1020年12月17日),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

  7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京阙》:“七闽波渺邈,双阙气 。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年少时便有“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之志,太宗甚为赏异。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赐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真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真宗后期,为群小包围,王钦若、丁谓、陈彭年等人,希上邀宠,杨亿侧于其间,遭到排挤,处境艰危。

  他反对真宗搞劳民伤财的祀神求仙,其仕宦生涯也并不都在馆阁之中,他曾多次出任地方官,接触过较为广阔的生活。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