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悼离赠妹诗二首 一》


悼离赠妹诗二首 一

郁郁岱青。
海渎所经。
阴精神灵。
为祥为祯。
峨峨令妹。
应期挺生。
如兰之秀。
如芝之荣。
总角岐嶷。
龆龀夙成。
比德古烈。
异世同声。
厥德伊何。
塞渊其虑。
厥声伊何。
日新其誉。
幽思泉涌。
乃诗乃赋。
飞翰云浮。
摛藻星布。
光曜邦族。
名驰时路。
翼翼羣媛。
是瞻是慕。
匪惟见慕。
善诱善导。
斟酌诸姬。
言成典诰。
匪唯辞章。
多才多巧。
黼黻文绣。
几微要妙。
积德弥高。
用心弥奥。
伊我之闇。
晞妹之曜。
惟我惟妹。
寔惟同生。
早丧先妣。
恩百常情。
女子有行。
实远父兄。
骨肉之思。
固有归宁。
何悟离拆。
隔以天庭。
自我不见。
于今二龄。
岂唯二龄。
相见未克。
虽同京宇。
殊邈异国。
越鸟巢南。
胡马仰北。
自然之恋。
禽兽罔革。
仰瞻参商。
沉忧内塞。
何以抒怀。
告情翰墨。

《悼离赠妹诗二首 一》译文及注释


郁闷岱青。
海滨所经。
阴精神。
为祥为祯。
巍峨让妹妹。
应运诞生。
如兰的秀。
如芝的荣耀。
幼年聪慧。
龆小时早熟。
相比古烈。
不同时代不同声。
厥德是什么。
堵塞深的忧虑。
那声音是什么。
更新他的声誉。
深思泉水涌出。
才赋是诗。
飞翰云漂浮。
搞藻分布。
光耀家族。
名骑马时路。
小心翼翼羣媛。
是瞻是羡慕。
不仅被羡慕。
循循善诱善于引导。
斟酌姬姓。
说成经典。
不只是文学。
多才多技巧。
黼黻绣。
细微精妙。
积德更高。
用心越深。
伊我们的黑暗。
干妹妹的光辉。
我只有妹妹。
室只有同生。
早死亡母。
恩百常情。
女子有行。
相去甚远父兄。
骨肉之思考。
固然有回家。
何曾想到离拆。
隔以天庭。
自我不见。
到现在二龄。
岂只二龄。
见面未果。
虽然同京城房屋。
很遥远异国。
越鸟巢南。
胡马抬头往。
自然的眷恋。
禽兽没有改变。
仰望参与商。
沉忧内堵塞。
如何抒发胸怀。
告诉情笔墨。

《悼离赠妹诗二首 一》拼音读音参考


dào lí zèng mèi shī èr shǒu yī
悼离赠妹诗二首 一

yù yù dài qīng.
郁郁岱青。
hǎi dú suǒ jīng.
海渎所经。
yīn jīng shén líng.
阴精神灵。
wèi xiáng wèi zhēn.
为祥为祯。
é é lìng mèi.
峨峨令妹。
yīng qī tǐng shēng.
应期挺生。
rú lán zhī xiù.
如兰之秀。
rú zhī zhī róng.
如芝之荣。
zǒng jiǎo qí yí.
总角岐嶷。
tiáo chèn sù chéng.
龆龀夙成。
bǐ dé gǔ liè.
比德古烈。
yì shì tóng shēng.
异世同声。
jué dé yī hé.
厥德伊何。
sāi yuān qí lǜ.
塞渊其虑。
jué shēng yī hé.
厥声伊何。
rì xīn qí yù.
日新其誉。
yōu sī quán yǒng.
幽思泉涌。
nǎi shī nǎi fù.
乃诗乃赋。
fēi hàn yún fú.
飞翰云浮。
chī zǎo xīng bù.
摛藻星布。
guāng yào bāng zú.
光曜邦族。
míng chí shí lù.
名驰时路。
yì yì qún yuàn.
翼翼羣媛。
shì zhān shì mù.
是瞻是慕。
fěi wéi jiàn mù.
匪惟见慕。
shàn yòu shàn dǎo.
善诱善导。
zhēn zhuó zhū jī.
斟酌诸姬。
yán chéng diǎn gào.
言成典诰。
fěi wéi cí zhāng.
匪唯辞章。
duō cái duō qiǎo.
多才多巧。
fǔ fú wén xiù.
黼黻文绣。
jī wēi yào miào.
几微要妙。
jī dé mí gāo.
积德弥高。
yòng xīn mí ào.
用心弥奥。
yī wǒ zhī àn.
伊我之闇。
xī mèi zhī yào.
晞妹之曜。
wéi wǒ wéi mèi.
惟我惟妹。
shí wéi tóng shēng.
寔惟同生。
zǎo sàng xiān bǐ.
早丧先妣。
ēn bǎi cháng qíng.
恩百常情。
nǚ zǐ yǒu xíng.
女子有行。
shí yuǎn fù xiōng.
实远父兄。
gǔ ròu zhī sī.
骨肉之思。
gù yǒu guī níng.
固有归宁。
hé wù lí chāi.
何悟离拆。
gé yǐ tiān tíng.
隔以天庭。
zì wǒ bú jiàn.
自我不见。
yú jīn èr líng.
于今二龄。
qǐ wéi èr líng.
岂唯二龄。
xiāng jiàn wèi kè.
相见未克。
suī tóng jīng yǔ.
虽同京宇。
shū miǎo yì guó.
殊邈异国。
yuè niǎo cháo nán.
越鸟巢南。
hú mǎ yǎng běi.
胡马仰北。
zì rán zhī liàn.
自然之恋。
qín shòu wǎng gé.
禽兽罔革。
yǎng zhān shēn shāng.
仰瞻参商。
chén yōu nèi sāi.
沉忧内塞。
hé yǐ shū huái.
何以抒怀。
gào qíng hàn mò.
告情翰墨。

作者简介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作者介绍


左思的典故:洛阳纸贵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人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人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人区别,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晋代左思作《齐都赋》一年始成。复以十年之久,作《三都赋》。在其舍中院内,以及茅厕皆置纸笔,偶得佳句,当即录之。自认所学不多,便求为宫禁藏书郎。其赋成后,仍未获士人青睐。左思自认其作不逊于汉时班固与张衡,恐一人之褒贬而遭埋没。便请文学家张华过目,张华阅后,咸认为佳作,可媲美班张之文。复请教当时名士皇甫谧,谧观后欣然为之作序,自此名声大噪。由于都城洛阳权贵之家,皆争相传抄《三都赋》,遂使纸价上扬,为此而贵。

  左思的《三都赋》更是造成了令政府相当头痛的“洛阳纸贵”的局面。这篇赋,耗费了左思近十年的心血,为此他专门拜访专家,又到蜀都、吴都、魏都去实地调查,继续在家里挂满纸笔,以备有灵感来时随时写下,可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像一则外国小寓言说的一样:花十年时间画一幅,一天就可以卖出去,而花一天时间画一幅画,可能十年也卖不出去。左思深谙此道理,难怪此赋一经发行,风靡全国,从此,丑男作家终于一鸣惊人,扬眉吐气了!

左思的生平

  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诗人。左思家世儒学,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泰始八年(272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间王司马颙部将张方进攻洛阳,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有《左太冲集》。

左思的文学成就

作品概述
  左思出身寒门,虽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却在当时的门阀制度下屡不得志,只好在诗中表述自己的抱负和对权贵的蔑视,歌颂隐士的清高。左思所作琴曲有《招隐》,收入《神奇秘谱》之中,并在解题中引录了他的两首同名诗,此外,《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也有人认为是他的作品,这些作品中都贯穿着隐逸思想。左思作品旧传有集5卷,今存者仅赋两篇,诗14首。《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左思的作品收录于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晋书·左思传》载,他曾以10年时间写出《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三都赋》的写作时间,《晋书·左思传》和《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左思别传》的说法很不一致。据今人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前。此外,今人姜亮夫认为作于291年(《陆平原年谱》),刘文忠认为作年“难以确定”(《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左思》)。左思在序中批评前人作赋“侈言无验,虽丽非经”,提出作赋应“贵依其本”、“宜本其实”。在写作此赋过程中,他曾向到过蜀地的张载请教岷邛之事;又求为秘书郎,以便博览方志群书。因此《三都赋》体制宏大,事类广博。他那种强调征信求实的文学主张虽不免偏激,但也使《三都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三都赋》问世后,张华赞叹不已,叹道:“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皇甫谧为之作序,张载、刘逵作注;卫权作略解。一时间豪富人家竞相传写,以致“洛阳纸贵”。这除了《三都赋》本身的富丽文采及当时文坛重赋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包含了当时朝野上下关心瞩目的内容:进军东吴、统一全国。此赋的写作手法及风格虽与班固的《两都赋》及张衡的《二京赋》相似,但它的思想主题则不是传统的“劝百讽一”。因此《三都赋》在后期大赋中具有重要地位。左思另有一篇抒情小赋《白发赋》,语言朴实、行文幽默、感情含蓄,与《三都赋》完全不同。它采用头发与人对话的寓言体,尖锐地抨击“靡不追荣,贵华贱枯”的社会现实。


  左思诗歌代表作品是《咏史》诗8首,见于《文选》。《咏史》自班固以来大抵是一诗咏一事,在客观事实的复述中略见作者的意旨,而左思的《咏史》错综史实,融会古今,连类引喻,“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沈德潜《古诗源》)。左思早年有着强烈的用世之心,自认才高志雄,“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第1首),希望有所作为。但是在门阀制度的压抑下,他始终怀才不遇。在《咏史》诗第2首中,他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的艺术形象,深刻地揭露“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在第7首中他借咏古代贤士的坎坷遭遇,沉痛地指出:“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对扼杀人才的黑暗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其笔锋之尖锐,在两晋南北朝是不多见的。《咏史》诗还借咏古人,阐明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志向,声称:“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所以梁代评论家钟嵘说左思“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诗品》)。
  明清之际王夫之曾说:“三国之降为西晋,文体大坏,古度古心,不绝于来兹者,非太冲其焉归?”(《古诗选评》)左思《咏史》诗的这种风格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左思风力”曾对陶渊明产生过影响。左思所创造的“涧底松”这一艺术形象也被南朝范云、初唐王勃借用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左思另有《招隐》诗两首,文笔流丽,其中“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很受后人赞赏。《娇女诗》一首,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对小女儿的疼爱之情跃然纸上。陶渊明的《责子》、杜甫的《北征》、李商隐《骄儿诗》等,都受到它的一定影响。此外他还有《杂诗》一首,《悼离赠妹》诗二首。前者风格与《咏史》相近,后者是四言诗,典雅凝重。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