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风筝(一作题风筝寄意)》


风筝(一作题风筝寄意)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

《风筝(一作题风筝寄意)》译文及注释


《风筝(一作题风筝寄意)》的中文译文:

夜晚安静时,风筝的弦响在碧蓝的天空中回响。
宫商音阶的信任随着往来的风传出。
听起来有些模糊,仿佛是抒情曲调,令人愉悦,
然而却被移调改变,变成了另外一种乐曲。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写风筝的声音,抓住了一种微妙而又短暂的情感。夜晚的宁静和风筝的回响相互映衬,给人一种既愉悦又难以捉摸的感觉。诗人通过比喻风筝的音乐来表达人生的变幻和曲折,也可能含有诗人对于人生起伏和命运变迁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抓住了风筝的声音与夜晚的宁静之间的关系,通过描写这种微妙的情感,传达了一种深远而又短暂的思考。诗中运用了音乐的比喻,将风筝的声音与宫商音阶联系起来,表达出人生变迁和命运的曲折。诗人通过这种萦绕在夜空中的风筝声,唤起读者对于人生起伏和变幻无常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流转,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风筝(一作题风筝寄意)》拼音读音参考


fēng zhēng yī zuò tí fēng zhēng jì yì
风筝(一作题风筝寄意)

yè jìng xián shēng xiǎng bì kōng, gōng shāng xìn rèn wǎng lái fēng.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yī xī shì qū cái kān tīng, yòu bèi yí jiāng bié diào zhōng.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

作者简介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作者介绍


高骈的生平

  高骈(821-887),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孙。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太行山以东)汉族名门渤海高氏。昭宗(八八九至九O三)时历淮南节度副大使,封渤海郡王。光启中为毕师铎所杀。家世禁衞,颇修饰,折节为文学,笔研固非其所事,然字亦不俗。咸通二年(八六一)张翔所撰唐蹈溪庙记,为其所书。

  《唐书本传、集古录》唐末大将。字千里。高骈之先世为渤海人﹐迁居幽州(今北京)。祖崇文,为唐宪宗李纯时名将,世代为禁军将领。高骈累仕为右神策都虞候。懿宗初,高骈统兵御党项及吐蕃,授秦州刺史。咸通七年(866)﹐高骈镇安南,为静海军节度使,曾整治安南至广州江道,沟通交广物资运输。后入为右金吾大将军,除天平军(今山东东平北)节度使。僖宗乾符二年(875),移镇西川,在任上刑罚严酷,滥杀无辜,但有干才,他筑成都府砖城,加强防御。又在境上驻扎重兵,迫南诏修好,几年内蜀地较安。五年,徙荆南(今湖北江陵)。当时,王仙芝、黄巢起义军转战江南,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使。次年,又迁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仍充都统、盐铁使以镇压起义军和主管江淮财赋。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