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南乡子(夏日作)》


南乡子(夏日作)

绿水满池塘。
点水蜻蜓避燕忙。
杏子压枝黄半熟,邻墙。
风送花花几阵香。
角簟衬牙床。
汗透鲛绡昼影长。
点滴芭蕉疏雨过,微凉。
画角悠悠送夕阳。

《南乡子(夏日作)》译文及注释


《南乡子(夏日作)》是宋代李之仪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绿水满池塘。
点水蜻蜓避燕忙。
杏子压枝黄半熟,邻墙。
风送花花几阵香。
角簟衬牙床。
汗透鲛绡昼影长。
点滴芭蕉疏雨过,微凉。
画角悠悠送夕阳。

中文译文:
清澈的水充满了池塘。
水面上蜻蜓点水躲避燕子的翻飞。
杏子还未完全成熟,压弯了枝头,靠近邻墙。
微风送来几阵花香。
锦簟铺在牙床上。
汗水透过质地轻薄的绡被,白昼的影子变得更长。
滴滴芭蕉叶上雨点稀疏,带来些许凉意。
远处传来画角的声音,悠扬地送走夕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夏日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炎热夏季的生活场景与氛围。诗人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人们的生活琐事。

首先,诗人描绘了一幅池塘绿水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清澈水面的美丽。接着,诗中出现了蜻蜓和燕子,蜻蜓轻轻触水,燕子翻飞穿梭,形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

然后,诗人通过杏子压弯枝头的描写,展现了夏季果实的生长过程。黄色的半熟杏子压弯了枝头,靠近邻墙,给人以丰收的希望和生机。

接下来,诗人通过风送花香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夏日微风中的芬芳之中,感受到了夏日花香的美好。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以生活琐事为切入点,描写了炎热夏日的生活。角簟衬着牙床,显露出闷热夏天里的生活场景。汗水透过轻薄的绡被,昼影变得更长,展现了夏日的炎热和长暑的煎熬。

最后,诗人通过滴滴芭蕉叶上雨点稀疏的描写,带来了些许凉意,给读者一丝清凉的感觉。远处传来画角的声音,悠扬地送走夕阳,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宁静和温馨。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夏日的景象,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物和人们的生活场景,在炎热的夏季中唤起读者对清凉和宁静的渴望。

《南乡子(夏日作)》拼音读音参考


nán xiāng zǐ xià rì zuò
南乡子(夏日作)

lǜ shuǐ mǎn chí táng.
绿水满池塘。
diǎn shuǐ qīng tíng bì yàn máng.
点水蜻蜓避燕忙。
xìng zǐ yā zhī huáng bàn shú, lín qiáng.
杏子压枝黄半熟,邻墙。
fēng sòng huā huā jǐ zhèn xiāng.
风送花花几阵香。
jiǎo diàn chèn yá chuáng.
角簟衬牙床。
hàn tòu jiāo xiāo zhòu yǐng zhǎng.
汗透鲛绡昼影长。
diǎn dī bā jiāo shū yǔ guò, wēi liáng.
点滴芭蕉疏雨过,微凉。
huà jiǎo yōu yōu sòng xī yáng.
画角悠悠送夕阳。

作者简介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作者介绍


李之仪与苏轼友情

  李之仪出生于沧州无棣(今山东庆云)人李氏名门望族。22岁的李之仪进士及第,初任职四明、万全县令等。他才华横溢,琴棋书画皆其所能。《四库全书》称李之仪的文章“神锋俊逸,往往具有苏轼之体”。他的诗词文章写得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苏轼的熏陶、指点;他仕途多舛,也与苏轼有很大关系。

  苏轼对李之仪的影响极为深刻。《姑溪居士全集》中收录与苏轼有关的作品四十余首;《苏轼文集》和《苏轼诗集》中收录与李之仪有关的作品二十余首,特别是在遇赦北归的一年时间内,苏轼给李之仪的信笺就达七封。由此可见,二人的情谊非同一般。

  苏轼比李之仪年长,李之仪视苏轼如兄若师。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意见相左,受到排挤,出职杭州、密州、徐州,再贬黄州,颠沛流离十余年。对苏轼流放外地,李之仪甚为不平,他积极联系一些旧日好友和官宦在朝中活动,以图苏轼早返京师。他把自己的思念、想法书函一札,远投黄州。

  苏轼接阅后,心情十分激动,旋即复《答李端叔书》,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已厌倦官场游戏,淡泊利禄声名,与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乐趣。此间,还有苏轼《与李公择书》、《次韵答李端叔》等,坎坷的仕途加深了两位文人之间的友谊。

李之仪的文学成就

  李之仪是苏轼门人之一,元祐文人集团的成员,擅长作词,前人称其“多次韵”小令更长于淡语、景语、情语(毛晋《姑溪词跋》)。他很注意词的特点,曾说“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龃龉。”他批评柳永“韵终不胜”、张先“才不足而情有余”,而主张像晏殊、欧阳修那样“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跋吴思道小词》)。他的佳作也确能达到这一要求,如〔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立意造语学民歌与古乐府,即景生情,即事喻理;下片借水言情,极为深婉含蓄。他曾与秦观、黄庭坚、贺铸等人歌词赠答,前人多将他与这几人并提。但实际上他的创作成就比起秦观等人有所不及。清人冯煦评论说“姑溪词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而均有未至”(《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是较为中肯的。

  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亦能诗,这两方面的成就都受到苏轼称赞。有《姑溪居士前集》50卷,南宋吴芾守当涂时所编。又《后集》20卷,不知编者,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著录,则亦出宋人之手。今二集俱存。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其词另行,《直斋书录解题》录《姑溪词》1卷,有吴氏石莲庵《山左人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

李之仪的生平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他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官至原州(今属甘肃)通判。李之仪一生官职并不显赫,但他与苏轼的文缘友情却流传至今。

  李之仪早年师从于范仲淹之子范纯仁。熙宁三年(1070)进士,初授万全县令,后到鄜延军任职。元丰六年(1083)春回京。时高丽王王徽卒,朝廷委左谏大夫杨景略等前去吊唁。杨素闻李之仪清节贤名,才华横溢,遂奏请之仪同行,作为书状。出使途中,路过山东长清县孝堂山汉石祠时,曾题字于石祠的石柱上,大字楷书,共五行,现刻字尚存。这是他在山东留下的仅有的遗迹。

  哲宗元祐初(1086)范纯仁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之仪遂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不久,又为原州(今属甘肃)通判。与苏轼,黄庭坚,秦观交往甚密。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二年(1099),上调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

  徽宗崇宁初(1102),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李之仪《与祝提举无党》说:“某到太平州四周年,第一年丧子妇,第二年病悴,涉春徂夏,劣然脱死。第三年亡妻,子女相继见舍。第四年初,则癣疮被体,已而寒疾为苦。” 后遇赦复官,授朝议大夫,未赴任,仍居太平州南姑溪之地,以太平州城南姑溪河(又称鹅溪)为缘,自名“姑溪居士”,卒后葬于葬当涂藏云山致雨峰。

  《庆云县志》里记载朝请大夫李之仪等八位庆云籍的名人,供奉于明朝的庆云县城“乡贤祠”内。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