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杂怨(一作孟郊诗,题云征妇怨)》


杂怨(一作孟郊诗,题云征妇怨)

生在绮罗下,岂识渔阳道。
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渔阳万里远,近于中门限。
中门逾有时,渔阳常在眼。
君泪濡罗巾,妾泪滴路尘。
罗巾今在手,日得随妾身。
路尘如因风,得上君车轮。

《杂怨(一作孟郊诗,题云征妇怨)》译文及注释


中文译文:

生在绮罗下,岂识渔阳道。
出生在绮罗下,怎能了解渔阳道。
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良人自从去戍边关归来,每晚夜里都在梦中出现。
渔阳万里远,近于中门限。
渔阳远在万里之外,却近在中门限。
中门逾有时,渔阳常在眼。
虽然中门距离遥远,渔阳却常常在我的眼前。
君泪濡罗巾,妾泪滴路尘。
君主的泪水浸湿了罗巾,妾身的泪水滴湿了路上的尘土。
罗巾今在手,日得随妾身。
罗巾现在在我的手中,每天都随着我身边。
路尘如因风,得上君车轮。
路上的尘土如风一般,可以上君主的车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云征妇女对她远离渔阳丈夫的思念之情。她生活在华丽的绮罗之中,不了解战争的边塞之苦和距离遥远的渔阳地方。虽然中门似乎很近,但渔阳却依然在遥远的地方。她的丈夫长时间离开,每晚她都会在梦中与丈夫相聚。她的泪水濡湿了罗巾,而丈夫的离别也让她不停地流泪。尽管丈夫远在他乡,但她仍希望能够与丈夫相伴,每天都希望丈夫可以回到她身边。她期待着风能将她的泪水,带到丈夫的车轮上,以此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远离家乡和思亲的困苦。通过对比中门的近远和丈夫的存在感,描绘了妇女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伤。诗歌朴实而真挚的叙述方式,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妇女的心情和情感的真实。

《杂怨(一作孟郊诗,题云征妇怨)》拼音读音参考


zá yuàn yī zuò mèng jiāo shī, tí yún zhēng fù yuàn
杂怨(一作孟郊诗,题云征妇怨)

shēng zài qǐ luó xià, qǐ shí yú yáng dào.
生在绮罗下,岂识渔阳道。
liáng rén zì shù lái, yè yè mèng zhōng dào.
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yú yáng wàn lǐ yuǎn, jìn yú zhōng mén xiàn.
渔阳万里远,近于中门限。
zhōng mén yú yǒu shí, yú yáng cháng zài yǎn.
中门逾有时,渔阳常在眼。
jūn lèi rú luó jīn, qiè lèi dī lù chén.
君泪濡罗巾,妾泪滴路尘。
luó jīn jīn zài shǒu, rì dé suí qiè shēn.
罗巾今在手,日得随妾身。
lù chén rú yīn fēng, dé shàng jūn chē lún.
路尘如因风,得上君车轮。

作者简介


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一说为河南人。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代表作有《咏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发邺北经古城》、《杂怨》等,其中以《咏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传最广(《田家二首》(其二)后人多认定为李绅的作品,故不提)。

作者介绍


聂夷中的生平

  聂夷中(837~?),唐代诗人。出身贫寒,备尝艰辛。咸通十二年(871)中进士。由于时局动乱,他在长安滞留很久,才补得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聂夷中的诗作,风格平易而内容深刻,在晚唐靡丽的诗风中独树一帜。如《公子行二首》、《公子家》讽刺贵族公子的骄奢淫逸,《田家》、《咏田家》谴责封建赋役对劳动人民的惨重剥削,《杂怨二首》表现连年战乱造成人们家庭离散的痛苦,写来都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唐才子传》谓其“伤俗闵时”、“警省之辞,裨补政治”。诗人喜欢采用短篇五言古诗和乐府的形式,以质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将触目惊心的社会现象暴露在人们眼前,冷峭有力。像“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这样的诗句,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格言。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