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近寒虽转。
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
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
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
向晚判胜朝。
《雪里梅花诗》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诗词,作者是阴铿。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春天渐近,寒冷虽然减弱。
梅花在飘雪中绽放。
随着风飘落的雪花一同飘落,
阳光照耀下并不融化。
叶子随着脚步摇曳,
花朵密集助长枝条的重量。
今天的景象逐渐与昨天不同,
傍晚的时刻判定胜过早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雪花纷飞的冬日景象中的梅花。尽管寒冷还未完全消退,但春天已经渐渐临近。梅花傲然地绽放在雪地之中,与飘落的雪花一同飘荡。即使阳光照耀,梅花仍然不融化,展示了它的坚强和顽强的生命力。叶子随着微风摇曳,花朵的密集使得枝条看起来更加沉重。诗人通过描绘昔日与今日的不同,以及傍晚胜过早晨的时刻,表达了对梅花坚韧不拔的赞美和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雪中梅花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坚强品质的敬佩和对时间变化的思考。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梅花与雪花进行对比,突出了梅花的特殊之处。诗人通过描述叶子的摇曳和花朵的繁茂,描绘了梅花在严寒中的生命力和顽强的生存状态。
此外,诗人通过"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的句子,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他认为傍晚时刻的景象胜过早晨,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变迁。整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个冬日梅花的美丽画面,展示了诗人对梅花坚强品质和时间流逝的思考,使读者在简短的文字中领略到了自然美和人生哲理。
xuě lǐ méi huā shī
雪里梅花诗
chūn jìn hán suī zhuǎn.
春近寒虽转。
méi shū xuě shàng piāo.
梅舒雪尚飘。
cóng fēng hái gòng luò.
从风还共落。
zhào rì bù jù xiāo.
照日不俱销。
yè kāi suí zú yǐng.
叶开随足影。
huā duō zhù zhòng tiáo.
花多助重条。
jīn lái jiàn yì zuó.
今来渐异昨。
xiàng wǎn pàn shèng cháo.
向晚判胜朝。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阴铿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
梁左卫将军子春之子。幼聪慧,五岁能诵诗赋,日千言。及长,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释褐梁湘东王法曹参军。天寒,铿尝与宾友宴饮,见行觞者,因回酒炙以授之,众坐皆笑,铿曰:“吾侪终日酣饮,而执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及侯景之乱,铿尝为贼所擒,或救之获免,铿问其故,乃前所行觞者。天嘉中,为始兴王府中录事参军。世祖尝宴群臣赋诗,徐陵言之于世祖,即日召铿预宴,使赋新成安乐宫,铿授笔便就,世祖甚叹赏之。累迁招远将军、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顷之卒。有集三卷行于世。
阴铿诗歌以写景见长,尤善于描写江上景色,展现了江陵洞庭、武昌一带长江风物。他善于锻炼字句,沈德潜《说诗□语》评其诗“专求佳句,差强人意”,诸如“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晚出新亭》)、“山云遥似带,庭叶近成舟”(《闲居对雨》)、“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五洲夜发》)等,都是在修辞上、声律上颇见用心的佳句。在雕琢字句的同时,他也讲究谋篇,注意到通篇的完整,如《晚泊五洲》:“客行逢日暮,结缆晚洲中。戍楼因□险,村路入江穷。水随云度黑,山带日归红。遥怜一柱观,欲轻千里风。”中间二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已经接近成熟的五言律诗。此外如《晚出新亭》、《游巴陵空寺》、《秋闺怨》、《经丰城剑池》等篇,均可视为唐代律体的滥觞。阴铿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杜甫诗云“颇学阴何苦用心”,又云“李侯(白)有佳句,往往似阴铿”,足见他们对唐代诗歌产生了积极影响。
阴铿原有文集3卷。今存《阴常侍集》1卷,有《六朝诗集》本,又名《阴常侍诗集》, 1卷。另有《二酉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据《陈书》所载,在某个天寒之日,阴铿与宾友共聚饮宴,宴会间留意到一直负责斟酒的仆人没有喝过酒,但似乎有想喝酒的样子,于是命人把酒炙热并赠予那名仆人,在座的宾客都笑阴铿多事,阴铿却说:“我们每天都酣畅地饮酒,而这个满天都手拿酒杯的人却不知道酒的味道,实在没有道理。”后来侯景之乱爆发,阴铿被贼人所擒,却有人将他救走。阴铿询问那个救自己的人,才知道那人正是以前曾被自己赐酒的仆人。
《世说新语》的〈德行篇〉中,有一段记载:“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故事与《陈书》中阴铿的经历几乎一模一样。余嘉锡便怀疑阴铿的故事,是由后人根据顾荣的事件附会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