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冠盖里,愧是旧三公。
自喜无兵术,轻裘上閟宫。
《题冠盖里(在襄州南大山下)》是唐代李德裕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偶然来到冠盖里,
感到惭愧身为三公。
自喜无军事才能,
轻装上达宫阙。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李德裕在襄州南大山下偶然来到冠盖里的情景。冠盖里是指官员的住所,也是一种高大的建筑。诗人在这里感到自愧,因为他是旧时的三公,即宰相、太尉和司徒,担任过重要的官职,享有高尚的地位和权力,而此时却身处平凡的民居之中。然而,他也表达了一种自得的情绪,因为他没有参与过军事,没有用武力来争夺权位,反而轻装上升到宫阙之中,即指他通过文学才能得到官职和荣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人在冠盖里的境遇中感到惭愧,他是过去的三公,但此时却身处寻常百姓之中,这种差距使他感到自愧。然而,他也表达了对自己的欣慰和满足,因为他没有通过战争和权谋来获得地位,而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文学成就,以轻装上达宫阙。这反映了唐代文人官员对自身才学和道德修养的自豪感和追求。
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和思考。他既惭愧于自己过去的荣誉地位与现在平凡的生活之间的对比,又感到满足于自己不同于一般官员的道路和成就。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和地位的思考,呈现了一种内心的平衡和自我肯定。整首诗词的情感和意境简洁明快,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自身价值和追求的深思。
tí guān gài lǐ zài xiāng zhōu nán dà shān xià
题冠盖里(在襄州南大山下)
ǒu lái guān gài lǐ, kuì shì jiù sān gōng.
偶来冠盖里,愧是旧三公。
zì xǐ wú bīng shù, qīng qiú shàng bì gōng.
自喜无兵术,轻裘上閟宫。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李德裕(787—850年1月26日),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诗人;字文饶,真定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穆宗即位之初,禁中书诏典册,多出其手。历任翰林学士、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左仆射、并在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和武宗开成五年(840年)两度为相。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暂时的安定。
公元844年,辅佐武宗讨伐擅袭泽潞节度使位的刘缜,平定泽、涟等五州。功成,加太尉赐封卫国公;李德裕长期与李宗闵及牛僧儒为首的朋党斗争,后人称为“牛李党争”,延续40年,牛李党争最早可上溯唐宪宗时文饶父吉甫与牛等的矛盾,纵观史实,文饶执政功勋卓著,威震天下;牛党执政,无所作为,国势日弱,武宗即位,信用文饶,一扫朋党,内平河北藩镇,强藩觫手;外击破回纥,威震土蕃、南诏;唐室几竟中兴,宣宗即位,嫉文饶威名,初贬荆南,次贬潮州;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再贬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区大林乡附近)司户,次年正月抵达。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十二月十日(850年1月26日)卒于贬所,终年63岁;李德裕逝后10年被追封为太子少保、卫国公,赠尚书左仆射。公元849年,李德裕病逝在崖州。与他同时代的李商隐称他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近代梁启超把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然而,与上述五个人比起来,李德裕的名字毕竟不响,之所以不响,是不是因为在“会昌中兴”和“牛李党争”的问题上,他太平均用力了呢?
李德裕在琼期间,著书立说,奖善嫉恶,备受海南人民敬仰,生前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中国象棋发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