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岳复沿湘,衡阳又耒阳。
不堪思北客,从此入南荒。
旦夕多猿狖,淹留少雪霜。
因经杜公墓,惆怅学文章。
诗词《次耒阳作》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绕过岳山再沿着湘水流,
经过衡阳又到了耒阳。
不胜思念北方的朋友,
从此进入了南方的荒凉之地。
早晚频繁可见猿猴,
滞留期间雪霜较少。
因途经杜公的坟墓,
忧愁地学习文学艺术。
诗意:
这首诗以游历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离开北方来到南方的心情和感触。诗人通过描绘路途中的山川、河流和自然景观,反映了自己思念北方朋友和对北方生活的怀念之情。诗人感叹自己投身南方,与北方朋友疏远,景物和气候也与北方不同,这使得他感到孤独和无依无靠。最后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杜牧的墓地前的感叹,暗示了他对学习文学艺术的热情和努力,同时也抒发了对自己前途和人生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篇短小精悍,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诗人离乡背井的心情和对北方的思念。诗中的北方和南方成为诗人情感对比的载体,北方朋友与南方环境的交替也突出了诗人的疏离感和孤寂感。诗人以景物描写为基础,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具体场景的描绘,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诗笔调凄清而凝重,以孤寂、思念和忧愁感为主,展示了齐己豪迈的性情和不羁的个性。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唐代士人在人事的离合和对生活现实的犹豫迷茫,以及他们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执着。
cì lěi yáng zuò
次耒阳作
rào yuè fù yán xiāng, héng yáng yòu lěi yáng.
绕岳复沿湘,衡阳又耒阳。
bù kān sī běi kè, cóng cǐ rù nán huāng.
不堪思北客,从此入南荒。
dàn xī duō yuán yòu, yān liú shǎo xuě shuāng.
旦夕多猿狖,淹留少雪霜。
yīn jīng dù gōng mù, chóu chàng xué wén zhāng.
因经杜公墓,惆怅学文章。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