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邯郸驿楼作》


邯郸驿楼作

芜没丛台久,清漳废御沟。
蝉鸣河外树,人在驿西楼。
云烧天中赤,山当日落秋。
近郊经战后,处处骨成丘。

《邯郸驿楼作》译文及注释


邯郸驿楼作

芜没丛台久,清漳废御沟。
蝉鸣河外树,人在驿西楼。
云烧天中赤,山当日落秋。
近郊经战后,处处骨成丘。

译文:
邯郸驿楼写作

杂草已经覆盖了丛台好久了,清漳废弃了守卫皇城的御沟。
蝉在河外的树上鸣叫,人们在驿站的西楼上。
天空中的云烧得通红,山峦在秋日落下之时。
近郊经历了战争之后,到处都躺满了战争的残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邯郸驿楼的景象,展现了时光流逝的痕迹以及战争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破坏。

第一句“芜没丛台久,清漳废御沟”揭示了邯郸城的凋敝,丛台被杂草覆盖已经好久了,清漳这座守卫皇城的御沟也废弃了。这里通过描写城市的废弃和破败,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变迁。

接着,诗人描绘了蝉在河外的树上鸣叫,人们在驿站的西楼上。这里展示了邯郸驿站的繁忙和人们的忙碌。同时,蝉鸣也让人感受到了夏日的酷热。

“云烧天中赤,山当日落秋”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呈现火烧一般的红色,山峦在秋日落下之时。这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了时光的流动和变化。

最后两句“近郊经战后,处处骨成丘”,诗人表达了邯郸驿站所处的郊区经历了战乱,到处都是阵亡战士的尸骨成丘。这里给人一种残酷和悲壮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战争对城市和人民的毁灭。

整首诗以叙事手法描绘了邯郸驿楼的景象和变迁,通过城市的废弃、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战争的残酷来表达对时光和历史的思考。诗中的景色交融,意境凄凉,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

《邯郸驿楼作》拼音读音参考


hán dān yì lóu zuò
邯郸驿楼作

wú méi cóng tái jiǔ, qīng zhāng fèi yù gōu.
芜没丛台久,清漳废御沟。
chán míng hé wài shù, rén zài yì xī lóu.
蝉鸣河外树,人在驿西楼。
yún shāo tiān zhōng chì, shān dāng rì luò qiū.
云烧天中赤,山当日落秋。
jìn jiāo jīng zhàn hòu, chǔ chù gǔ chéng qiū.
近郊经战后,处处骨成丘。

作者简介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作者介绍


马戴的介绍

  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陇,久滞长安及关中一带,并隐居于华山,遨游边关。直至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与项斯、赵嘏同榜登第。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为太原幕府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尉,后得赦还京。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咸通七年(867年)擢国子太常博士。

  工诗属文,其诗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尤以五律见长,深得五言律之三昧。与薛能、顾非熊、殷尧藩等友善,均有诗篇往来;又与贾岛、姚合为诗友,唱酬尤多。善于抒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蕴藉深婉,秀朗自然。

马戴的代表作品

  《落日怅望》、《楚江怀古》、《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历来颇为传诵。《出塞词》、《关山曲》等,慷慨激壮,是晚唐较好的边塞诗。乐府诗《征妇叹》哀伤惨恻,最有讽谕。杨慎《升庵诗话》举其《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联,谓“虽柳吴兴(柳恽)无以过也”。部分边塞之作,如《陇上独望》、《边将》、《射雕骑》等,也较沉雄激壮。五古《征妇叹》颇能刻画征妇悲痛心情。七言绝句亦有佳作。宋严羽、明杨慎、清王士祯等,均推其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叶矫然则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认为“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翁方纲《石洲诗话》更以其五律“直可与盛唐诸贤侪伍,不当以晚唐论矣”。

  诗作多为投赠、应酬或写羁旅、山林之作,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在《全唐诗》录存其诗172首,编为2卷。生平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有传。

  唐咸通九年(869年)病卒于国子太常博士任上,终年约70岁。著有《会昌进士诗集》1卷,《补遗》1卷。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