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鹧鸪天》


鹧鸪天

蜜烛花光清夜阑。
粉衣香翅绕团团。
人犹认假为真实,蛾岂将灯作火看。
方叹息,为遮拦。
也知爱处实难拼。
忽然性命随烟焰,始觉从前被眼瞒。

《鹧鸪天》译文及注释


《鹧鸪天》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惠洪。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蜜烛花光清夜阑。
粉衣香翅绕团团。
人犹认假为真实,
蛾岂将灯作火看。

方叹息,为遮拦。
也知爱处实难拼。
忽然性命随烟焰,
始觉从前被眼瞒。

中文译文:
蜜烛点燃,花光洒满宁静的夜晚。
花粉飘飞,香翅绕着盘旋不舍。
人们尚未认识到虚假的真实,
而蛾怎能将灯光误作火焰。

方才叹息,是为了遮拦。
也明白在爱的时刻,实在难以拼凑。
突然间,性命随着烟焰消逝,
才觉察到从前被眼睛蒙蔽。

诗意和赏析:
《鹧鸪天》通过描绘蜜烛和蛾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含蓄的爱情主题。诗中的蜜烛和花光营造出宁静而温馨的夜晚氛围,而蛾子则围绕着蜜烛飞舞,表现出对美的执着追求。诗人指出人们往往无法辨认真实和虚假之间的区别,而蛾子却能够区分灯光和火焰,暗示人们在爱情中容易被表面的美色所迷惑,难以看清真相。

诗的后半部分揭示了一种醒悟的情感。诗人突然意识到生命如同烟焰般瞬间消逝,才发现往昔的种种被自己的眼睛所蒙蔽。这句意象鲜明的结尾,使整首诗更加深入人心。诗中的蜜烛和蛾子象征着人世间的爱情与欲望,而诗人以此来反思人们在感情中的盲目追逐和被蒙蔽的现象,表达出对于爱情真实性的思考和对于生命短暂性的感慨。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通过意象的对比和暗示,揭示了人们在感情中容易迷失自我、被欺骗和忽视真实的一面。这首诗词以其深邃的思考和含蓄的表达风格,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展现了宋代诗人的独特才华和对人性的洞察。

《鹧鸪天》拼音读音参考


zhè gū tiān
鹧鸪天

mì zhú huā guāng qīng yè lán.
蜜烛花光清夜阑。
fěn yī xiāng chì rào tuán tuán.
粉衣香翅绕团团。
rén yóu rèn jiǎ wéi zhēn shí, é qǐ jiāng dēng zuò huǒ kàn.
人犹认假为真实,蛾岂将灯作火看。
fāng tàn xī, wèi zhē lán.
方叹息,为遮拦。
yě zhī ài chù shí nán pīn.
也知爱处实难拼。
hū rán xìng mìng suí yān yàn, shǐ jué cóng qián bèi yǎn mán.
忽然性命随烟焰,始觉从前被眼瞒。

作者简介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作者介绍


惠洪的著述

  在创作上,惠洪力主自然而有文采,"文章五色体自然,秋水精神出眉目" (《鲁直弟稚川作屋峰顶名云巢》),对苏轼、黄庭坚倾倒备至。江西诗风笼罩文坛时,惠洪能独树一帜。其诗雄健俊伟,辞意洒落,气韵秀拔。五古《石霜见东吴诚上人》、《送文中北还》,"用笔高老处,如记如画"(吴乔《围炉诗话》);近体《石台夜坐》、《上元宿百丈》、《早春》,亦清秀奇警。诗句如:"夜色已可掬,林光翻欲流"(《秋夕示超然》),"方收一霎挂龙雨,忽作千秋□鹞风"(《大风夕怀道夫敦素》),为诸家称道。又善作小词,情思婉约,似秦少游。

  惠洪著有《冷斋夜话》10卷,主要论诗、间杂传闻琐事。论诗多引苏、黄等人论点,引黄庭坚语尤多;记事杂有假托伪造之迹。陈善《扪虱新话》卷八有"《冷斋夜话》诞妄"条驳之,《彦周诗话》等也屡议其非。然而此书亦屡经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用。又著《天厨禁脔》3卷,以唐宋各家之篇、句为式,标论诗格,可供研究文学批评史者参考。

  所著《石门文字禅》3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径山寺刊本。《冷斋夜话》,有《萤雪轩丛书》本。《天厨禁脔》3卷,有影印明刊本。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