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古别离二首》


古别离二首

古人谩歌西飞燕,十年不见狂夫面。
三更风作切梦刀,万转愁成系肠线。
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见。
老母别爱子,少妻送征郎。
血流既四面,乃一断二肠。
不愁寒无衣,不怕饥无粮。
惟恐征战不还乡,母化为鬼妻为孀。

《古别离二首》译文及注释


《古别离二首》是唐代施肩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古人谩歌西飞燕,
Ten years without seeing the face of the mad husband.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the wind becomes a sharp dream-cutting knife,
Countless cycles of sorrow become threads tying the intestines.

所嗟不及牛女星,
Once a year, they have the chance to meet.
An old mother bidding farewell to her beloved son,
A young wife sending off her husband to war.
Blood flows in all directions, cutting the four sides,
Leaving only one severed intestine.

不愁寒无衣,
They don't worry about the cold without clothes,
They don't fear hunger without food.
Their only fear is that the war won't bring them back home,
The mother turning into a ghost, the wife becoming a widow.

诗意:
《古别离二首》描绘了古代别离的苦痛和无奈。第一首诗中,描写了一个十年未曾见到狂夫面容的妻子,她在夜晚里被梦境中的刀割所困扰,内心的忧愁犹如系住了她的肠线。第二首诗则描述了母亲与妻子向亲人送别的情景,他们不畏惧寒冷和饥饿,却唯恐亲人不会归来,母亲变成鬼魂,妻子成为孀妇。

赏析:
《古别离二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古代别离的痛苦和无助。诗中的形象描写生动而深刻,通过西飞燕、梦刀和系肠线等意象,表达了人们因离别而产生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诗人以母亲和妻子的角度展现了别离的不易,他们面对亲人离家出征,既要忍受生活的困苦,又要承受亲情的牵挂和担忧。诗词揭示了尘世间离别的残酷和无奈,以及人们对归乡和团聚的渴望。

这首诗词通过深情的描写,展示了人情冷暖、亲情和爱情的伟大。它是对古代别离境遇的真实反映,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家国情怀、亲情和爱情的思考。施肩吾以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将诗人的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使这首诗词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古别离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gǔ bié lí èr shǒu
古别离二首

gǔ rén mán gē xī fēi yàn, shí nián bú jiàn kuáng fū miàn.
古人谩歌西飞燕,十年不见狂夫面。
sān gēng fēng zuò qiè mèng dāo,
三更风作切梦刀,
wàn zhuǎn chóu chéng xì cháng xiàn.
万转愁成系肠线。
suǒ jiē bù jí niú nǚ xīng, yī nián yí dù dé xiāng jiàn.
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见。
lǎo mǔ bié ài zǐ, shǎo qī sòng zhēng láng.
老母别爱子,少妻送征郎。
xuè liú jì sì miàn, nǎi yī duàn èr cháng.
血流既四面,乃一断二肠。
bù chóu hán wú yī, bù pà jī wú liáng.
不愁寒无衣,不怕饥无粮。
wéi kǒng zhēng zhàn bù huán xiāng,
惟恐征战不还乡,
mǔ huà wéi guǐ qī wèi shuāng.
母化为鬼妻为孀。

作者简介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作者介绍


施肩吾的生平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睦州府桐庐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施家村(因历史划归后为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在桐庐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四十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施肩吾参加殿试,被钦点为状元。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