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叨补衮,边地亦埋轮。
官序惭先达,才名畏后人。
西戎虽献款,上策耻和亲。
早赴前军幕,长清外域尘。
《送李补阙摄御史充河西节度判官》
昔年叨补衮,边地亦埋轮。
官序惭先达,才名畏后人。
西戎虽献款,上策耻和亲。
早赴前军幕,长清外域尘。
中文译文:
曾年我得到一件官衣,同时也在边地上奔波。
官职的顺序使我感到羞愧,才名让我敬畏于后人。
西北国家虽然带来贡品,但我不愿意与他们和亲。
我将早日赴前线,远离长安的尘埃。
诗意:
该诗描写了诗人孙逖送别李补阙出任河西节度判官的情景。诗人第一句提到自己曾经也曾在边境工作过,后来被调往后方。他感到惭愧,因为其他官员已先于他有所成就。诗人知道自己的才名并不出众,也会受到后来者的威胁。
然后,诗人表达了对西戎的鄙视。虽然西戎可能带来贡品,但他们的做法让诗人感到耻辱,因而拒绝了与他们的接触。
最后,诗人表示他将尽早前往前线,远离长安的繁华,去为国家效力,为自己争取荣誉。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个人的经历为切入点,展示了他对于官职晋升和才名辈分的思考。诗人通过自我反省,表露出对成就的渴望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
诗中的西戎一词,指的是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诗人对他们的反感主要源自他们常常献贡的行为,并对他们的视国家大义不重。这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忠诚和自尊的态度。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使命感,他希望早日前往前线,为国家效力,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于清贫而安定的外界环境的选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与情感,抒发了作者对于官职辈分、才名荣耀和国家忠诚的思考,展示了他积极向前的决心和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
sòng lǐ bǔ quē shè yù shǐ chōng hé xī jié dù pàn guān
送李补阙摄御史充河西节度判官
xī nián dāo bǔ gǔn, biān dì yì mái lún.
昔年叨补衮,边地亦埋轮。
guān xù cán xiān dá, cái míng wèi hòu rén.
官序惭先达,才名畏后人。
xī róng suī xiàn kuǎn, shàng cè chǐ hé qīn.
西戎虽献款,上策耻和亲。
zǎo fù qián jūn mù, cháng qīng wài yù chén.
早赴前军幕,长清外域尘。
孙逖(696~761) 唐朝大臣、史学家,今东昌府区沙镇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孙逖15岁时,他面见雍州刺史崔日用。崔日用出题令其作赋。孙逖挥笔而就,文理精妙,意趣横生。崔日用惊叹不已,即与其结交。唐玄宗开元十年(722),经崔日用推荐,玄宗李隆基亲至洛阳门接见,并令户部郎中考试其文才。孙逖文墨超凡,甚得玄宗器重,即升为左拾遗。不久,又升为考功员外郎。其间,他知人善任,重用人才,亲自录用的颜真卿、李华等人均成为国家重臣、海内名士。其后,升为中书舍人,起草诏令,文笔最优。张九龄阅其文稿,反复推敲,一字未能改动。
孙逖任信州刺史时,曾遇大旱年,即令开仓放粮,以低价直接售给百姓,从而使信州百姓渡过灾年,无一人饿死。
孙逖居职8年,还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上元年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