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


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

玄发新簪碧藕花,欲添肌雪饵红砂。
世间风景那堪恋,长笑刘郎漫忆家。
明镜湖中休采莲,却师阿母学神仙。
朱丝误落青囊里,犹是箜篌第几弦。

《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译文及注释


《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是唐代诗人施肩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送给女道士郑玉华两首

玄发新簪碧藕花,
欲添肌雪饵红砂。
世间风景那堪恋,
长笑刘郎漫忆家。
明镜湖中休采莲,
却师阿母学神仙。
朱丝误落青囊里,
犹是箜篌第几弦。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女道士郑玉华的赞美和祝福,诗人通过描绘她的美丽形象和追求道德境界的努力,表达了对她的敬佩之情。诗中还表达了对现世繁华景色的淡泊态度,以及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首联描绘了郑玉华的仪容,她戴着新簪上的碧藕花,使她的玄发更加动人。她欲添肌肤之美,就像是将雪和红砂作为膏饵,表达了她追求完美的追求。这里通过对她外貌的描绘,展示了她的美丽和她追求道士修行的决心。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间风景的淡漠态度。他认为世间的繁华景色无法与郑玉华相比,所以他无法对这些风景产生真正的喜爱之情。长笑刘郎漫忆家,刘郎指的是诗人自己,他长时间地微笑着,无限怀念着自己的家乡。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下联描述了郑玉华修道的场景。明镜湖中的采莲活动是俗世的行为,而郑玉华却在湖中休息,不再采莲。她成为一位道士,学习神仙的修行之道,表达了她追求超脱尘世的心愿。

末联以朱丝误落青囊里为开头,表达了朱丝(指箜篌的弦)误入青囊的意象。这里可以理解为箜篌是郑玉华修行道士的道具,但其中的一弦却误入了青囊中。这种说法可能是诗人以修行者的角度来理解郑玉华,箜篌柔和的声音也与她的修行相呼应。最后一句犹是箜篌第几弦,表达了诗人对于郑玉华修行道士身份的好奇和惊叹。

整首诗词通过对郑玉华美丽仪容、修行道士身份和对世俗的淡泊态度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她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同时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修行者追求超凡境界的向往。

《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zèng nǚ dào shì zhèng yù huá èr shǒu
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

xuán fā xīn zān bì ǒu huā, yù tiān jī xuě ěr hóng shā.
玄发新簪碧藕花,欲添肌雪饵红砂。
shì jiān fēng jǐng nà kān liàn, cháng xiào liú láng màn yì jiā.
世间风景那堪恋,长笑刘郎漫忆家。
míng jìng hú zhōng xiū cǎi lián, què shī ā mǔ xué shén xiān.
明镜湖中休采莲,却师阿母学神仙。
zhū sī wù luò qīng náng lǐ, yóu shì kōng hóu dì jǐ xián.
朱丝误落青囊里,犹是箜篌第几弦。

作者简介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作者介绍


施肩吾的生平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睦州府桐庐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施家村(因历史划归后为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在桐庐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四十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施肩吾参加殿试,被钦点为状元。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