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拟行路难》译文及注释


《拟行路难》是南北朝时期鲍照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洛阳有位名匠,以金博山铸造的器物,经过千斧万凿的雕琢,上面刻着秦时的女子牵手仙人。它承载了君王在宫廷内享受欢娱的清夜,被摆放在帷帏之内,在明亮的烛光前展示。外部是如龙鳞般闪耀的丹彩,内部则散发着麝香般的紫色烟雾。然而,如今君王的心意突然发生了变化,对于这一切,他长叹着,终将百年寿命。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一件洛阳名匠铸造的器物,表达了一个君王心境的变化和对逝去欢娱的感慨。诗中的器物形象丰富多彩,象征着奢华和荣耀,而君王的心意却发生了转变,暗示着权力和享乐的虚幻和转瞬即逝。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光阴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和感慨。

赏析:
《拟行路难》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境遇和心灵感受。首先,诗中通过描绘洛阳名匠铸造的器物,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盛世氛围。其次,通过对器物的细致描摹,如千斫万镂的雕琢、秦女携手仙人的刻画,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华丽而奢华的宫廷场景,使人感受到权势和富贵的虚幻和转瞬即逝。

然而,在这奢华背后,诗人却以君王的心意突变和长叹的方式表达了对权力和享乐的深刻思考。君王的心境变化,暗示着一切的光辉与荣耀都是短暂的,人们应该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整首诗以“行路难”为题,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追求的疑问,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士人的境遇和内心的追求。

《拟行路难》所展示的意境和思考,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即在动荡和矛盾的社会背景下,诗人们对人生、权力和享乐等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拟行路难》拼音读音参考


nǐ xíng lù nán
拟行路难

luò yáng míng gōng zhù wèi jīn bó shān,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qiān zhuó fù wàn lòu,
千斫复万镂,
shàng kè qín nǚ xié shǒu xiān.
上刻秦女携手仙。
chéng jūn qīng yè zhī huān yú,
承君清夜之欢娱,
liè zhì wéi lǐ míng zhú qián.
列置帏里明烛前。
wài fā lóng lín zhī dān cǎi,
外发龙鳞之丹彩,
nèi hán shè fēn zhī zǐ yān.
内含麝芬之紫烟。
rú jīn jūn xīn yī zhāo yì,
如今君心一朝异,
duì cǐ cháng tàn zhōng bǎi nián.
对此长叹终百年。

作者简介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作者介绍


鲍照的文学成就

  鲍照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艺术形式上,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存80余首,有三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形式。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沈德潜曰:“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古诗源》卷十一)。《芜城赋》借广陵在汉代的繁荣和今时的荒凉来抒发怀古之幽情,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代表作之一。散文基本上属于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抒情议论融合,文气跌宕,辞藻绚丽,兼有骈散之长。

  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斧季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最为流行。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赞美了家乡的山水。今人丁福林、丛玲玲于2012年4月1号出版了《鲍照集校注》。

鲍照的生平

  鲍照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元嘉期间(424—45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转永嘉(今温州市)令,后任朐海王刘于顼的前军参军、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鲍照26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他不死心,准备献诗言志。有人劝阻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大怒:“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之后,他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浚的侍郎。

  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任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为秣陵令,转永嘉令。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为前军参军,刑狱参军等职,掌书记之任。孝武帝死后,太始二年(466年),江州(今九江市)刺史刘子勋称帝,刘子顼响应,后刘于勋败,刘子顼被赐死,鲍照在荆州被乱军杀害。文帝十一子刘彧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是为明帝。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彧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时为泰始二年。

  鲍照有一妹鲍令晖,也善文学。

鲍照的纪念场所

  鲍照墓在黄梅县黄梅镇东禅寺村,黄梅县土肥测试站内。鲍照墓地有封土堆高2米,墓向坐北朝南,墓前有碑,高1.96米,宽0.9米,上刻“南朝宋参军鲍公明远之墓”,字为繁体楷书。碑为清道光二十五年知县俞昌烈重修其墓所立。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