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世非身事,山中适性情。
野花多异色,幽鸟少凡声。
树影搜凉卧,苔光破碧行。
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
诗词中文译文:
在山中,我不追求世俗的事物,而是顺应自己的性情。山中的野花五颜六色,鸟儿的鸣叫很少。我在树荫下找到凉爽的地方休息,踩断苔藓留下的足迹。闲暇时,我寻找采药的地方,仙人的路逐渐变得清晰。
诗意和赏析:
《山中即事》是唐代方干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反映了作者的隐士情怀和对仙境之美的向往。
诗中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野花的异色和幽鸟的凡声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山中的宁静和寂静。作者通过描绘树影下凉爽的休息地点,以及他留下的足迹,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亲近和融入。
另外,诗中出现的闲暇采药和仙路渐分明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山中的景色和自然元素来表达自己的心境,传达了独特的隐者思想。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山中的静谧和仙境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凡尘世事的厌倦和追求清静的心境。它唤起读者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向往,传递了深刻的隐逸情怀。
shān zhōng jí shì
山中即事
qū shì fēi shēn shì, shān zhōng shì xìng qíng.
趋世非身事,山中适性情。
yě huā duō yì sè, yōu niǎo shǎo fán shēng.
野花多异色,幽鸟少凡声。
shù yǐng sōu liáng wò, tái guāng pò bì xíng.
树影搜凉卧,苔光破碧行。
xián xún cǎi yào chù, xiān lù jiàn fēn míng.
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爱吟咏,深得师长徐凝的器重。一次,因偶得佳句,欢喜雀跃,不慎跌破嘴唇,人呼“缺唇先生”。桐庐章八元爱其才,招为过门女婿,遂居家桐江白云源(今桐庐县芦茨乡)。唐宝历中,参加科举考试不第。以诗拜谒钱塘太守姚合。初次见面,因其容貌丑陋,姚合看不起他,待读过方干诗稿后,为其才华所动,于是满心欢喜,一连款待数日。开成年间,常与寓居桐江的喻凫为友,并与同里人李频唱和,诗来歌往,关系甚笃。大中年间,流寓会稽鉴湖。咸通年间,浙东廉访使王龟慕名邀请,一经交谈,觉得方干不仅才华出众,且为人耿直,于是竭力向朝廷推荐。终因朝廷腐败,忌贤妒能,不被起用。后人赞叹他“身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
方干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