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

江湖已老犹为吏,心境俱清即是仙。
聊挹层峦荐湘菊,一时人在小壶天。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译文及注释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境界和心灵追求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通过描写作者的江湖经历和岁月的流转,表达了他的感慨和思考。江湖已老,指的是作者年岁已高,曾经历过世间的喧嚣与纷扰。犹为吏,指的是作者仍然身居官职,执政治之事。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江湖事务的厌倦和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接下来的两句,心境俱清即是仙,表达了作者追求心灵的纯净和高尚,认为只有拥有清净的心境才能达到仙境的境界。心境的清明与仙境的高远相互呼应,体现了李曾伯追求道教思想和修身养性的追求。

最后两句,聊挹层峦荐湘菊,一时人在小壶天,以峰峦、湘菊和小壶天的意象,表达了李曾伯在文人士人的小聚中,通过山水、花卉和茶酒之乐,寻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层峦和湘菊象征了自然之美,而小壶天则象征了人们抛开尘世纷扰的寄托之地。这两句诗意深远,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情世故的抽离和追求自我境界的愿望。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李曾伯对于人生和境界的独特思考和追求。他希望能够抛开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纯净,达到超越尘世的境界。整首诗词给人以超然清逸、追求自由的感觉,体现了诗人对于心灵自由和境界提升的向往。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拼音读音参考


dēng shòu shā lóu hé yì zhāi yùn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

jiāng hú yǐ lǎo yóu wèi lì, xīn jìng jù qīng jí shì xiān.
江湖已老犹为吏,心境俱清即是仙。
liáo yì céng luán jiàn xiāng jú, yī shí rén zài xiǎo hú tiān.
聊挹层峦荐湘菊,一时人在小壶天。

作者简介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