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岐路信悠悠,无事辞家两度秋。
日下未驰千里足,天涯徒泛五湖舟。
荷衣半浸缘乡泪,玉貌潜销是客愁。
说向长安亲与故,谁怜岁晚尚淹留。
诗词《秋日感怀》描写了作者对离别乡园、漂泊他乡的感慨之情。
洛阳岐路信悠悠,无事辞家两度秋。
洛阳的岐路漫长而远去,离别之事已在秋天重复两次。
日下未驰千里足,天涯徒泛五湖舟。
虽然日子过得不算长,但却还未有出走千里的勇气,只是徒自在天涯漂泊。
荷衣半浸缘乡泪,玉貌潜销是客愁。
悲伤的泪水打湿了湖水边的衣衫,美丽的容颜也在思乡的忧伤中逐渐消失。
说向长安亲与故,谁怜岁晚尚淹留。
曾向长安的亲友述说过离别之苦,如今岁月已经晚了,还是无法摆脱离别的纠缠。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家园、漂泊他方的思念之情。无论是在离开家乡的岐路上,还是在漂泊的天涯之处,作者都感到无力和迷茫。他用洛阳岐路和天涯五湖舟来形容漫长而远去的离别之路,用衣衫湿润和容颜消失来表达思乡之苦。作者感叹自己离去了两个秋天,却仍无法驰骋千里,只能徒自在天涯漂泊。他向长安的亲友诉说离别之苦,却没有得到怜悯和留恋。整首诗词情感深沉,境遇凄凉,描写出离别和漂泊的艰辛,表达出作者对故土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qiū rì gǎn huái
秋日感怀
luò yáng qí lù xìn yōu yōu, wú shì cí jiā liǎng dù qiū.
洛阳岐路信悠悠,无事辞家两度秋。
rì xià wèi chí qiān lǐ zú,
日下未驰千里足,
tiān yá tú fàn wǔ hú zhōu.
天涯徒泛五湖舟。
hé yī bàn jìn yuán xiāng lèi, yù mào qián xiāo shì kè chóu.
荷衣半浸缘乡泪,玉貌潜销是客愁。
shuō xiàng cháng ān qīn yǔ gù, shuí lián suì wǎn shàng yān liú.
说向长安亲与故,谁怜岁晚尚淹留。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戎昱(约744年一800年),荆南(荆州区)人。年轻时考进士落榜,于是纵情游览天下名城。他飘落导域,十分怀念家乡,曾作《长安秋夕》诗:“昨霄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又有《云梦故城秋望》:“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广德元年(763年),颜真卿将节度荆南,邀戎昱为幕宾,后因事未成行。大历三年(768年)杜甫到荆州,戎昱与他在诸宫会见,结为挚友。
戎昱的诗歌创作,对社会矛盾有相当深刻反映。《塞下曲》6首、《苦哉行》5首、《入剑门》等都是情感真挚,充满现实主义的作品。他的诗歌反映了同情人民,忧虑国事的思想感情,传为千古名篇。《苦辛行》、《咏史》、《塞上曲》抨击玩弄权术的贵族和苟且偷安的朝臣,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艺术风格以沉郁为主,兼有雄放、哀婉、清新的特色。《唐音葵签》卷三十六称赞:“戎昱之于杜甫,尤其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