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巷谁相访,风篱翠蔓牵。
易中通性命,贫里过流年。
且有吟情挠,都无俗事煎。
时闻得新意,多是此忘缘。
《酬元员外见寄》是唐代诗人齐己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僻巷岂有人相访,风篱上翠蔓牵。易经中通性命要,贫穷之中度流年。偶尔有吟情挠扰,都不受俗事煎熨。有时听到新的思想,这让我忘记了世俗的束缚。
诗意:
诗人表达了自己清贫的生活境遇,但他并不为贫穷和世俗的纷扰所困扰,反而能在艰苦生活中寻得吟咏诗情的慰藉。诗人也提到易经中蕴藏的智慧和性命的奥秘,表达了对于真知灼见和内心安宁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反映自己贫寒的生活环境,展示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对于传统智慧的追求。诗中的“风篱翠蔓牵”形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田园景象,显示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把易经中的智慧与诗人的思考结合起来,表达了对于道德哲学和宇宙奥秘的追求。通过赋予诗歌以感情的抑扬顿挫,诗人表达了对于内心情感的宣泄和诗歌的吟咏乐趣。最后两句“时闻得新意,多是此忘缘”,则展示了诗人通过吟咏诗歌获得的内心满足和远离尘嚣的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齐己淡泊名利、追求真知真理的精神境界,展示了他对于清贫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把握。同时,齐己通过将自然景物与道德哲理相结合,展示了对于真善美的领悟与追求。这首诗词富有思考,情感真挚,表达了对于生活与诗歌的独特体验与领悟。
chóu yuán yuán wài jiàn jì
酬元员外见寄
pì xiàng shuí xiāng fǎng, fēng lí cuì màn qiān.
僻巷谁相访,风篱翠蔓牵。
yì zhōng tōng xìng mìng, pín lǐ guò liú nián.
易中通性命,贫里过流年。
qiě yǒu yín qíng náo, dōu wú sú shì jiān.
且有吟情挠,都无俗事煎。
shí wén de xīn yì, duō shì cǐ wàng yuán.
时闻得新意,多是此忘缘。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