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寄四明山子》


寄四明山子

高栖只在千峰里,尘世望君那得知。
长忆去年风雨夜,向君窗下听猿时。

《寄四明山子》译文及注释


《寄四明山子》是唐代诗人施肩吾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栖只在千峰里,
尘世望君那得知。
长忆去年风雨夜,
向君窗下听猿时。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的高山隐士情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高栖于四明山的千峰之间,远离尘世的喧嚣,而世俗之人无法理解他的生活方式。诗人长时间地怀念着去年的风雨之夜,那时他曾在友人的窗下倾听着猿声,此刻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赏析:
1. 高栖只在千峰里:诗人选择了高山作为自己的栖息之地,高栖的意象暗示了他超然物外、远离尘世的生活态度。千峰之间的高栖似乎形容了一个清幽幻化的仙境,与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2. 尘世望君那得知:诗人对尘世的人们表示怀疑,认为他们无法理解高栖的生活方式和心境。这种对世俗之人的疏离感和孤独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清高和对世俗的厌倦。

3. 长忆去年风雨夜:诗人回忆起去年的风雨之夜,这暗示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风雨夜的情景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4. 向君窗下听猿时:诗人倾听着猿声,这一景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和亲近。猿声的存在象征了自然的声音和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也与高栖隐居于山林之间的主题相呼应。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高栖山居、表达对尘世之人的疏离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的清高情怀和对自然的追求。诗中的山水意象和情感抒发使得整首诗具有浓郁的山水意境和禅宗氛围,体现了唐代山水诗的特点。

《寄四明山子》拼音读音参考


jì sì míng shān zǐ
寄四明山子

gāo qī zhī zài qiān fēng lǐ, chén shì wàng jūn nà de zhī.
高栖只在千峰里,尘世望君那得知。
zhǎng yì qù nián fēng yǔ yè, xiàng jūn chuāng xià tīng yuán shí.
长忆去年风雨夜,向君窗下听猿时。

作者简介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作者介绍


施肩吾的生平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睦州府桐庐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施家村(因历史划归后为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在桐庐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四十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施肩吾参加殿试,被钦点为状元。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