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茅同楚客,卜筑汉江边。
日落数归鸟,夜深闻扣舷。
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厨烟。
调笑提筐妇,春来蚕几眠。
诗词《汉上题韦氏庄》是唐代作者戎昱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在汉江边的庄园的生活场景。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茅屋中与楚地的客人结交,
卜地筑起在汉江边的房屋。
日落时鸟归巢,
深夜听见敲打舷舢。
江水悄然侵蚀岸边的柳树,
山间翠绿通过厨房的炊烟。
农妇欢笑挑着篮筐,
春来时蚕虫安睡数觉。
诗意:
《汉上题韦氏庄》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祥和的生活场景。诗人结交了楚地的客人,一起在汉江边建造茅屋庄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诗人通过描绘日出时鸟儿归巢、深夜时听见舷舢敲打的声音以及其他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存。诗中还描绘了江水侵蚀岸边的柳树和山间翠绿透过烟雾的景象,使诗篇更加生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而富有想象力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清新宁静的生活场景。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抓住了自然景物中的细微之处,通过描绘鸟儿归巢、舷舢敲打的声音和其他细节,将读者带入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中。诗人还通过描绘水痕侵蚀岸边的柳树和山间翠绿透过厨房的炊烟,将大自然的美景融入庄园生活中。最后两句诗则描绘了农妇在春天时开心地挑篮筐,以及蚕虫在春天时安睡数觉,显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农耕生活的喜悦。整首诗以自然的态度和描述方式,表达了对安宁和繁荣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hàn shàng tí wéi shì zhuāng
汉上题韦氏庄
jié máo tóng chǔ kè, bo zhù hàn jiāng biān.
结茅同楚客,卜筑汉江边。
rì luò shù guī niǎo, yè shēn wén kòu xián.
日落数归鸟,夜深闻扣舷。
shuǐ hén qīn àn liǔ, shān cuì jiè chú yān.
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厨烟。
tiáo xiào tí kuāng fù, chūn lái cán jǐ mián.
调笑提筐妇,春来蚕几眠。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戎昱(约744年一800年),荆南(荆州区)人。年轻时考进士落榜,于是纵情游览天下名城。他飘落导域,十分怀念家乡,曾作《长安秋夕》诗:“昨霄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又有《云梦故城秋望》:“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广德元年(763年),颜真卿将节度荆南,邀戎昱为幕宾,后因事未成行。大历三年(768年)杜甫到荆州,戎昱与他在诸宫会见,结为挚友。
戎昱的诗歌创作,对社会矛盾有相当深刻反映。《塞下曲》6首、《苦哉行》5首、《入剑门》等都是情感真挚,充满现实主义的作品。他的诗歌反映了同情人民,忧虑国事的思想感情,传为千古名篇。《苦辛行》、《咏史》、《塞上曲》抨击玩弄权术的贵族和苟且偷安的朝臣,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艺术风格以沉郁为主,兼有雄放、哀婉、清新的特色。《唐音葵签》卷三十六称赞:“戎昱之于杜甫,尤其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