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酹江月》


酹江月

当初误触,紫微君、谪下神霄玉府。
醉后骑龙吹铁笛,酒醒不知何处。
绛阙寥寥,红尘扰扰,老泪滂如雨。
人间天上,桑田沧海如许。
遥想十二楼前,琪花开已遍。
鸾歌鹤舞。
梦到三天还又落,愁听空中箫鼓。
独倚阑干,笑拈花片,细写思归字。
东风还会,为伊吹上天去。

《酹江月》译文及注释


《酹江月》是宋代葛长庚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初误触,紫微君、谪下神霄玉府。
醉后骑龙吹铁笛,酒醒不知何处。
绛阙寥寥,红尘扰扰,老泪滂如雨。
人间天上,桑田沧海如许。
遥想十二楼前,琪花开已遍。
鸾歌鹤舞。
梦到三天还又落,愁听空中箫鼓。
独倚阑干,笑拈花片,细写思归字。
东风还会,为伊吹上天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因迷恋仙境而迷失方向,并在醒来后不知所踪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仙境之美的向往,以及对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人以诗意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追求永恒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和流畅的词语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描绘了诗人误触了紫微君(道教中的神灵)的府邸,进入了神秘的仙境,在其中醉酒、吹奏铁笛。然而,当他酒醒时,却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诗人用"绛阙寥寥,红尘扰扰"来描绘纷繁世俗与空灵仙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尘世的烦躁和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诗中还通过"人间天上,桑田沧海如许"的比喻,表达了岁月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无常,以及对此的感慨。而遥想十二楼前、琪花盛开、鸾歌鹤舞等描写则展示了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追忆。

最后,诗人以"东风还会,为伊吹上天去"的表达,表明他仍然怀揣着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之情,希望东风可以将他吹上天空。整首诗词以清新的意象、流畅的叙述和对美好的追求,展示了葛长庚独特的诗性和对人生的思考。

《酹江月》拼音读音参考


lèi jiāng yuè
酹江月

dāng chū wù chù, zǐ wēi jūn zhé xià shén xiāo yù fǔ.
当初误触,紫微君、谪下神霄玉府。
zuì hòu qí lóng chuī tiě dí, jiǔ xǐng bù zhī hé chǔ.
醉后骑龙吹铁笛,酒醒不知何处。
jiàng quē liáo liáo, hóng chén rǎo rǎo, lǎo lèi pāng rú yǔ.
绛阙寥寥,红尘扰扰,老泪滂如雨。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sāng tián cāng hǎi rú xǔ.
人间天上,桑田沧海如许。
yáo xiǎng shí èr lóu qián, qí huā kāi yǐ biàn.
遥想十二楼前,琪花开已遍。
luán gē hè wǔ.
鸾歌鹤舞。
mèng dào sān tiān hái yòu luò, chóu tīng kōng zhōng xiāo gǔ.
梦到三天还又落,愁听空中箫鼓。
dú yǐ lán gān, xiào niān huā piàn, xì xiě sī guī zì.
独倚阑干,笑拈花片,细写思归字。
dōng fēng hái huì, wèi yī chuī shàng tiān qù.
东风还会,为伊吹上天去。

作者简介


白玉蟾(公元1194 - ?;现学界对其卒年尚有多种说法;)本姓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及长,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

作者介绍


葛长庚的经历

  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遂笃志玄学,别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参游各地,於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扔归罗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后居广东省海丰县莲花山得道,称为琼绾紫清真人。

  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陈楠逝后,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丹道。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

葛长庚的传奇

  公元1206年春,十二岁的白玉蟾赴广州贡院参加童子科,考官韩世忠出题“织机”,白玉蟾现场作诗:“山河大地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

  白玉蟾师事陈楠,相从流浪各地,尽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罗浮山得陈楠临终付嘱。白玉蟾游历于罗浮、武夷、龙虎诸山。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

  白玉蟾于嘉定中(公元1134-1229),曾诏征赴阕,对御称旨,命建太乙宫。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长为弟子。十一年宁宗降御香,玉蟾“为国升座”,主国醮于洪州玉隆宫,后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十五年赴临安,伏阙上书,言天下事,“沮不得上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众。一日不知所在。

葛长庚的著述

  白玉蟾“身通三教,学贯九流”。融摄佛家与理学思想,纳《易》学以阐丹法,自称“圣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其内丹学说的基本理论为宇宙生成论和精、气、神的修为。掺揉易学禅学的“知止”说,认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尝相返离,结成一块大无边。”

  白玉蟾师承陈楠的内丹及雷法,又兼通大洞法箓,斋醮科仪,尤以神霄雷法著称。在雷法及符咒应用上,认为灵验与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内炼功夫高下而定。他主张以内炼为基础,雷法与内丹术相结合。而内炼功夫,全赖心之作用。他称“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灵,守一则心专,心专则法验,非法之灵验,盖汝心所以。”且认为符咒召役的神灵实际上是行法者的精气所化。

  白玉蟾对内丹的理解是“身有一宝,隐在丹田,轻如密雾,淡似飞烟”(见《道藏辑要》之《冬至小参文》),他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融道教修命之术与佛教养神之方于丹道一炉之中。

  白玉蟾的内丹学说理论,奉南宗传统,主张独身清修,他身体力行、终身无娶。其内丹学说之风格与张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张伯端以顿悟圆通释内丹还虚,白玉蟾则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禅理入道。又寓内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对五代以后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

  白玉蟾还是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他先后了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打破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复归武夷止止庵即传道授法。同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这也标志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团。

葛长庚的作品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四言诗帖》是白玉蟾的草书,墨迹,纸本,纵二四·五厘米,横五二·五厘米,全诗凡十一行,共五十字,款署“玉蟾”。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