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多深居宫墙之内,尽管偶然有微服私访,也仍让人颇感遥远。实际上,九五之尊并非制度下的傀儡,也有自己的思想喜好。明熹宗干起木工活如痴如醉,宋徽宗一手瘦金体惊艳众人,还有李煜的词曲感人至深。清朝帝王其实也各有所好,康熙就爱好自然科学,作为康熙孙子的乾隆则爱好写诗。文艺爱好者乾隆一生诗作无数,但多被人轻视,其诗真的如此不堪吗?
乾隆与诗结缘较晚,但对诗确实是"一往情深"。康熙晚年时,发生九子夺嫡,而太子胤礽被废后,此事愈演愈烈。胤禛本是太子党,眼见太子两度被废,难以东山再起,于是也开始结党营私,争夺皇位。忙于争夺储位的雍正帝无暇顾及儿子乾隆的教育问题,导致乾隆很晚接受教育,九岁才入学。后来,雍正帝即位并立乾隆为储君,开始加强对乾隆的教育,为他指派名师兼习文武。由于众多学士精心教导,乾隆很快文武俱佳,对诗文尤其喜爱。
据统计,乾隆共写诗四万余首,几乎与唐代诗人写作的总量等同。乾隆八十八岁寿终正寝,假设他从十岁开始写诗一直到去世,这期间近30000天,若是笔耕不辍,每天也要写一首半才能写完。
乾隆二年(1737)时,《乐善堂全集》付梓行世,这部集子所收录的是他在藩邸时期的诗文。此书共四十四卷,诗占二十二卷,高达1388首。这时,乾隆才二十多岁。《御制诗初集》所收的是乾隆继位前十二年的诗,共四千多首。《御制诗集》则收录了乾隆所有诗篇,共42000余首。
世人对乾隆诗作的嘲讽也并非空穴来风,乾隆有些诗确实质量不高,这首堪称小学生水平的诗,你肯定读过,那就是广为流传的一首诗《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首联颔联宛如孩童数数,没想到颈联还是如此,
"六片七片八九片"。若非尾联"飞入芦花都不见"作为点睛之笔,整首诗甚至难以称为"诗",而这尾联也多亏大臣救场才得以完成。
乾隆的诗也并非都是这种打油诗,但是其他诗距好诗也仍有很大差距。乾隆诗作内容既有国家大事,也有游湖过节等娱乐之事,诗作七绝、五律、七律皆有。《过蒙古诸部落》乃是乾隆的一首七绝,"猎罢归来父子围,露沾秋草鹿初肥。折杨共炙倾浑脱,醉趁孤鸿马上飞"。此诗记载猎罢归来时草原上的场景以及内心的欢悦,意义明确,却没有亮眼之处。"唐宗战垒久成功,管邴曾闻度海东。只有千年华表鹤,时看来往白云中。"这是乾隆未即位时写的《辽阳怀古》,也不脱前人窠臼。
除前两种诗外,乾隆也有感人至深的诗篇,多与富察皇后有关。
乾隆曾在八十岁时怀念已故的富察皇后,他写道"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字字句句,情深难遏。帝王不求长生,甚至不求长命百岁,只愿与妻子团聚,最多不过二十年。他也曾在过济南城时,写"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济南城乃是富察皇后去世之地,一代帝王怕触景生情不敢入城,令人心生悲切。
总体来看,乾隆尽管有名师指点,又多年创作,但效果不佳,其中两点原因不得不说。首先,苦难才易造就诗人。唐后主李煜惊才绝艳,但他最妙的词也是在国破被囚禁后。乾隆身处康乾盛世,国力强盛,又有大臣和珅等人讨其欢心,在这种环境下,他很难有复杂痛苦的体会,也就难以写下动人诗篇。至于指点他的名师,大部分是不敢直言不讳的。
为乾隆的《乐善堂全集》作序的有张廷玉、朱轼、蔡世远等人,而为《御制诗初集》作跋的有蒋溥、梁诗正、汪由敦、刘统勋等人,这些人多溢美之词,而少有批评之语。如此一来,乾隆想进步都找不到改进之处。
乾隆诗作不佳,再加上他的农家乐审美,常让人觉得乾隆缺乏文艺细胞,其实不然。乾隆是清代皇帝中对文化事业最为重视的,功绩也是最卓越的。他在位期间,官修的书籍包括《四库全书》在内,多达一百余种。乾隆还很早就意识到了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重视保护满语。除此之外,他也修建了一系列皇家园林,极为珍贵。
只能说,乾隆在诗歌创作方面确实是缺少天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